答:应届生身份对于众多意愿考公考编、校园招聘、人才落户以及毕业生补贴大学生有很大的优势。
什么是应届毕业生:根据《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2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哪些人群属于应届毕业生:
1、当年应届毕业生: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学生在学的最后一年,即将毕业但还没拿到毕业证,处于实习或待业状态。
毕业走向
2、择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拿到毕业证,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再择业期内。国家规定的择业期为2年,有些地方延长至3年
人才招聘现场
具体有什么优势:
1、考公考编:在考公考编时,很多招聘岗位都是针对应届生的,只有应届生能报考。以及选调生资格,要求在校的应届毕业生才有资格,参加选调。在公务员考试中,多一个限制就能减少很多竞争对手,很多没有应届生身份的考生,只能报考三不限(不限专业、不限学历、不限户籍)的岗位,竞争压力更加大。
2、校园招聘:
无论是在国企,世界500强企业还是在互联网大厂,基本上都有校园招聘,而且只面对应届毕业生。相较于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的难度要小得多。相较于应届生求职来讲,参加校园招聘是最优选择,也是进入一些名企的最高效的方式。
3、人才落户和毕业生补贴
许多城市为了长远发展,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流,出台相应的应届生直接落户政策。同时许多城市还推行了毕业生补贴这一政策。
人才落户政策
大学生补贴政策
应届毕业生的界定是什么?
、应届高校毕业生是指在国家承认的高校就读的,在所在年份内取得毕业证书的高校学生。一般来说,应届高校毕业生指统招全日制毕业生。但成考本科毕业生也有应届之说,在硕士招聘考试中,有成人本科应届和往届之分。
2、社会在职人员即在在社会上一个具体工作单位(公司或工厂... ...)或部门从事一项具体工作的人员;,而非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称之为“社会在职”人员。
3、非在职人员通俗的来说就是没有工作的人。
应届高校毕业生及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就是指这3类人群
招录职位表中所要求的专业如何理解?
招录职位表中所要求的专业类别等,主要参考教育部制定的现行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设置,以报考人员所获毕业证或国家承认的学历教育证书上注明的专业为准。其中,辅修专业证书与学历证书配合使用,可依据辅修专业证书上注明的专业报考。
对研究生学历层次有专业方向要求的职位,报考人员在报名时应如实填写毕业证书上的专业名称。如毕业证书上的专业名称不能体现专业方向,应当注明专业方向,并在面试前现场资格审查时提供相应证明。
特别提醒:鉴于参考专业目录中未能完全涵盖一些旧专业、新兴学科、国外学科等,请报考人员及时查阅教育部制定的现行高等教育专业目录,核实是否属于参考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如不属于参考专业目录中的专业,且报考人员认为所学专业为招录职位专业要求的近似专业,应当主动联系招录机关介绍基本情况。必要时,应当提供相应的主干学习课程等证明材料。招录机关将根据招录职位的履职需要,认定是否属于近似专业
一、报考公务员应届生怎么界定:
国家公务员考试应届毕业生的定义为:
以2022年为例:
1、大四在校应届毕业生,也就是2021年应届毕业生。
2、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3、留学回国人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考符合条件的职位。其中,2018年1月1日至面试前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门学历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职位。
4、参加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四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2年内,可以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职位。
基层工作经历:
应届生指考试当年顺利毕业的毕业生,上述第一和第二类人员虽也可报考要求为应届生的公务员职位,但并非也叫应届生,只能理解为具备报考国家公务员应届生资格,可按应届生对待。而第三类人员是属于应届生身份的。
以上只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对应届生的界定,而各地方省市的公务员考试对应届生的界定政策,目前还比较乱,各地可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解释。因此,自己能否以应届生来报考地方的公务员考试,这需要考生结合当地的考情,参照当地的招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