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补贴是指毕业年度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可选其中一种困难情形,按规定申领一次性补贴。在济南大学生创业,政府会给予一定帮助和优惠,来鼓励大学生在济南自主创业,适用对象: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指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的学生;毕业年度是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校大学生想创业的话,也可以向上申请创业资金和场地,只要是有利并且能有效实施的,国家都会大力支持。如果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具体优惠政策:
(一)吸纳符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政策规定条件人员(简称符合条件人员,不含创业者本人,下同)5人以上(不含),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提高至3万元。
(二)吸纳符合条件人员3(含)
5人(含)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2.4万元。
(三)未吸纳或吸纳符合条件人员3人以下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12万元。
(四)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每名创业者、每个企业只能领取一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第七条
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购房补贴方面,A类人才 “一人一策、一事一议”;B、C、D类人才,可享受不超过购房金额的50%,分别为最高100万元、70万元、40万元的购房补贴。
7月6日,济南市政府正式印发了《济南市人才服务支持政策(30条)》《济南市人才发展环境政策(30条)》,旨在更加高效、精准地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提高各类人才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造强省会建设人才高地。
据《济南市人才服务支持政策(30条)》的内容,济南市计划建立人才分类动态调整协调机制,定期修订完善人才分类目录,将人才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省级领军人才(C类)、市级领军人才(D类)、优秀专业人才(E类)五个层次。
购房补贴方面,A类人才 “一人一策、一事一议”;B、C、D类人才,可享受不超过购房金额的50%,分别为最高100万元、70万元、40万元的购房补贴;E类人才中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可分别享受1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享受生活和 租房 补贴,A、B、C、D 类人才每月分别为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 最长5年。
同时,E类人才中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可分别享受每月1500元、1000元生活和租房补贴,最长3年。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本科、专科毕业生,可分别享受每月700元、500元租赁住房补贴,最长3年。“十四五”期间, 济南将筹集不低于20.5万套 (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符合条件的在济就业高校毕业生可按低于市场价租赁。
子女入学方面,从市外引进的C类以上人才子女入托或申请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预留部分优质教育资源招生学额,开辟专属“绿色通道”,从市外引进的D类人才子女可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就读。D类以上人才的非本市户籍子女在本市就读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学校,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医疗保健方面,D 类以上人才享受一年一次免费体检。A、B类人才参照享受一类医疗保健待遇,并配备家庭医生;C、D类人才参照享受二类医疗保健待遇。D类以上人才凭泉城人才服务金卡在定点医院就诊,可享受门急诊、住院、出诊、专家会诊等专人引领、全程陪同的绿色通道服务。
另外,在交通出行、出入境、编制保障等方面,政策也指明了具体服务措施。其中涉及E类以上人才和在济就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可申领泉城人才交通卡,3年内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符合条件的外籍高端人才,可办理R(人才)签证及2—5年居留证件。设立签证紧急事务快速通道,缩短签证业务办理时限等。
据《济南市人才发展环境政策(30条)》内容,济南市将支持院士专家、外国专家工作站建设,支持建设人才工作联络站、海外创新驿站、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对入选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的高校,给予5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入选省“高水平学科”建设单位的高校,给予200万元高水平学科建设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入选中国特色“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给予2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等。
此外,还将对驻济高校院所新独立建设或与全市各区县(园区)以及企业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载体,根据投资规模、技术水平和研发成果产化落地等情况,分别给予40万元、70万元、100万元后补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