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又将创新高,已经突破千万,这么大数量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毕业的薪资普遍是多少呢?其实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的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咱们先说说不同的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薪资之间的差距。一般是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的薪资要远高于普通大学的,特别是211、985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其薪资要比一般大学毕业生要高不少,而且找工作相对要容易很多。很多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已经和来学校招聘的企业达成一致意见,签了满意的office,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有个好的学校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好的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基本薪资能达到1万元以上,而非重点大学很多毕业生连5000也达不到,就算是在一个城市,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也会差2000元甚至更多。
再说一下地域对毕业生薪资的影响,发达沿海地区毕业生的薪资远高于不发达的内地城市。沿海城市特别是京沪广深地区,大企业比较集中,机会较多,企业的普遍起薪点也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毕业生流向这些大城市的原因。而不发达的内陆城市,规模化大企业很少,地方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所以企业给毕业生开出的薪资也相对较低。同专业的毕业生,内陆的双一流大学的薪资还比不过京沪广深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这也是很正常的。
最后一个影响毕业生薪资的因素就是毕业生自己的专业,市场上需求量大的专业一般找工作比较容易些,薪资也相对较高一些。比如软件开发、计算机编程等专业,这几年就比较吃香,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薪资就高一些,所以高考的时候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选择对了,毕业的时候找工作一点也不发愁。
综上所述,毕业生的薪资和地域、学校、专业都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沿海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薪资能达到8000-10000,内陆城市重点大学毕业生薪资能达到5000-7000,这就是一个大概数字,大家有不同看法的,欢迎留言补充。
应届毕业生6k是不是太低了
根据麦可思曾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分布分析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833元,为近10年中最高水平。分区间来看,38.4%的2021应届生毕业起薪集中在4000~6000元之间,月薪6000~8000元的应届毕业生占比23.7%。而近期在网上被频繁讨论的“月入过万”群体,在应届本科生里只占6.1%,该比例高于2020届的(4.3%),但依旧是极少数人群。
其就业蓝皮书数据还显示,2021届大学毕业生中,担任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医护人员、研究人员等职业的本科生,拥有较高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2%、78%、77%、77%,但月收入不及高收入行业,较之“月入过万”存在差距。尽管在求职过程中,工资是应聘者最关注的部分,但 “工资不高但幸福度高的工作”在近年来受到欢迎。
应届毕业生6k是不是太低了如下:
如果是应届生能够拿到7K,证明你学历还是不错的,一般本科毕业生薪资达到7K的并不算多(有过培训经历的可以除外)。
租房1500~2000,吃饭1500~2000,可以算算你还剩下多少。(刚毕业也不要想着太高消费,食宿四千块,顾好自己还是没问题的)
短期不要太看重薪资,刚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到北京闯荡的,都有股冲劲,努力好学,要多利用工作与业余时间提升自己。
前期多积累经验,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公司也会看到你的价值,待遇会提升很快,或者跳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关键是你要有价值,而这就在于你的积累。
毕业生选公司不要只看重待遇,还要看公司怎么样,行业怎么样,是否适合自己发展。
选择很重要,其次是个人努力,而不是刚毕业时的待遇。要克服焦躁心理,不然难出头。
优势:
1、户口优势。
多数城市为引进人才,甚至提出应届生可直接落户,而非应届生想要在一二线城市落户只能通过更多的途径。而户口恰恰又决定了你买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虽然刚毕业的你,可能成家立业还有点早)。
2、考试资格优势。
大家应该了解,国考、省考等招聘考试,很多职位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
尤其是公务员,在每一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都有许多职位专门限定“应届生”报考,我们都知道考试的竞争压力有多大,多一个条件限制,就能减少很多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