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购房补贴
支持对象:
2018年6月30日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不含驻芜央企、省属国有企业,城市合伙人单位根据相关规定执行)引进并依法持续参加社会保险,在芜暂无自有住房的博士、35周岁(含)以下的硕士、本科和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学历毕业生。
支持政策:
1.给予本科(含)以上学历毕业生购房款12%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首期补贴为购房款的7%,剩余购房款5%补贴自首期补贴兑付第二年起分5年等额兑现。
2.给予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学历毕业生购房款10%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首期补贴为购房款的5%,剩余购房款5%补贴自首期补贴兑付第二年起分5年等额兑现。
申报条件:
1.硕士、本科和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学历毕业生购房时点(新建商品住房以合同网签日期,二手住房以不动产权证书登记日期)不超过35周岁;
2.申请人所在企业依法为其在我市持续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3.申请人于2018年6月30日后(含6月30日)在我市市区(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购买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房(新建商品住房以合同网签时间为准,二手住房以不动产权证书登记日期为准);
4.普通商品住房为总建筑面积144平方米(含)以下的商品住房。
申报方式:
申请人通过芜湖紫云英人才服务平台实时进行申报,并提供以下材料:
(1)《芜湖市青年英才购房补贴申请表》(附件1)、《芜湖市青年英才购房补贴申请承诺书》(附件2)。
(2)申请人身份证,其中已婚的申请人还需提供结婚证及配偶身份证,购买二手住房的申请人还需提供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身份证。
(3)购买新建商品住房需提供已网签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购房全款发票;购买二手住房需提供不动产权证书、税收完税证明。
(4)申请人学历证书(申请人购房时点所持最高学历)及学信网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5)申请人社会保险缴费证明材料(购房补贴申请时点,申请人所在企业持续为其缴纳芜湖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记录)。
(6)劳动合同(购房补贴申请时点,申请人与用工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二、租房补贴
支持对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不含驻芜央企、省属国有企业,城市合伙人单位根据相关规定执行)引进并于2021年7月30日后(含7月30日)迁入户籍的在职在岗、依法持续参加社会保险,在芜暂无自有住房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毕业生。
支持政策:
1.发放租房补贴:在芜暂无自有住房的博士每人每年2万元,35岁以下的硕士每人每年1.5万元,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每人每年1万元,毕业3年内的全日制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毕业生每人每年0.6万元。
2.租房补贴自审核通过申请的当月计发、按月发放,连续发放3年。
申报条件:
1.申请人与所在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2.按规定在我市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3.以家庭为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无自有住房(未婚者本人名下无房即可,已婚者需夫妻双方名下均无房产);
4.申请人于2021年7月30日后(含7月30日)落户我市,就读我市、本市户籍未迁出的毕业生视同新落户人员;
5.申请人正在租住公租房、人才公寓的不享受此政策。
申报方式:
1.申报。租房补贴申请实行线上申报。每月1日-20日申请人通过“芜湖市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申报,线上提供以下材料:
(1)申请人身份证。申请人提供身份证,已婚申请人提供家庭人员身份证。
(2)户口簿。在2021年7月30日后(含7月30日)户籍迁入芜湖市(含集体户)。本市户籍且户籍未迁出的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视同新落户籍青年英才(含集体户)。
(3)结婚证、离婚证、单身承诺书(以申请时点为准)。已婚申请人提供结婚证;离异再婚申请人提供离婚证、结婚证;离异未婚申请人提供结婚证、单身情况承诺书;未婚申请人提供单身情况承诺书。离婚证、民事调解书和法院判决离婚书具同等法律效力。
(4)学历证明。申请人学历证书(以申请人首次申请时点所持最高学历为准)。
(5)社会保险缴费证明材料。申请人所在企业持续为其缴纳芜湖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记录。
(6)劳动合同。须为租房补贴申请时点时,申请人与用工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通用)。
2.审核、公示。市住建局于每月下旬,将审核结果在“芜湖市人才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和相关单位网站上公示5个工作日。
3.资金兑现。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住建局委托市人才发展集团在5个工作日内,将补贴资金拨付至申请人社会保障卡的金融账户。
三、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补贴
申请对象:
2018年以后毕业,在我市企业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签订劳动合同且参加社会保险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
补助标准:
按每人每年5000元标准给予补贴,补贴限期为2年。
申报条件:
1.2018年及以后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
2.申请人为与我市纳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且实际工作岗位在我市的就业人员或在我市创办企业人员(不含各级财政经费供给人员)。
3.在我市就业人员须参加企业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在我市创办企业人员,须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4.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是指申请人取得相应学历后,参加社会保险满6个月,期间社保间断不超过2个月的可累加计算;社保中断超过2个月的,终止补贴。
申请材料:
1.《芜湖市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补贴申请表》(附件4);
2.申请人身份证、毕业证书、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创办企业人员须另提供营业执照;派遣制员工须另提供包含实际就业企业及岗位信息的派遣合同。
申请程序:
1.申请人向实际就业单位纳税所在地县区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市级纳税企业就业人员向企业注册地址所在县区申报。
2.县区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并将申请信息及时录入芜湖人才网进行查重后,发放补贴资金。
3.补贴资金每6个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2500元。首次审核通过后,在申请人就业每满6个月时,县区人社部门通过查询参保情况,将符合条件人员的相应额度补贴资金发放至本人银行账户;对未持续稳定就业的,终止补贴。
四、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创业政策
社保补贴:
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每人每月给予350元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为每人每月450元)和100元职工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期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补贴年龄为准)。对实现灵活就业的离校 2 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以个人身份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每人每月 350 元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职工养老保险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 450 元)和 100 元职工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 24 个月。
鼓励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评价与展望
摘 要 自主创业是未来高校大学生选择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创业扶持政策有助于提高自主创业成功率。近年来,安徽省始终加强创新型省份的建设,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方面付出较多。
当前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已经被公认为就业方式之一。安徽省大学生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加强就业服务指导,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扶持政策,有效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快大学生创业队伍的不断增长。研究大学生创业政策内容、特点及其执行效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含义
自主创业有利于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社会的和谐,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和加强有效创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此鼓励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概念应该是政府所制定的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制度和措施。这个概念包括几个要点:一是这种政策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而制定的,而不是针对别的群体,只有大学生才能享受这种政策;二是这种政策必须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三是这种政策必须能够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只有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才能真正达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目的和效果。政府制定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比率,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二、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综述
自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来,安徽省政府及各地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一)创业教育培训政策
安徽省鼓励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制定专门计划,提供有力教学保障。各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明确职能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任务,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创业培训项目目前已经安徽省内各大高校展开。GYB(产生你的企业)、SYB(创办你的企业)项目的实施极大普及了创业教育培训工作,效果明显。
(二)税收、融资政策
安徽省多地市均出台了具体的税收政策。以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为例:放宽创业领域,凡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各类创业主体均可进入,并平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放宽注册名冠,依法申办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冠市名不受注册资本限制,冠“安徽”省名由市工商局直接联网申报核准;放宽预备期营业执照范围,凡企业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涉及前置行政审批而暂不能提交审批文件、证件的,工商机关可再改经营范围后标明“筹备”字样,颁发筹备期营业执照;大学生创业注册资本“零首付”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册,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缴足注册资本;明确非货币资产注册比例,允许投资人使用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非货币资产作价出资创办中小企业,无形资产出资额最多可达企业注册资本70%;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涉及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明确创业扶持群体,对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依法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对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按规定给予一定比例贷款贴息;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对非正规就业组织,三年内免于工商登记注册:正常经营12个月以上,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创业者2000元/人一次性补助,属于就业困难人员的给予4000元/人一次性补助;对创业实体吸纳登记失业人员,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吸纳人数给予1500元/人一次性补助,属于就业困难人员的给予2000元/人一次性补助;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对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依法兴办实体的,除免收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外,还免缴物管费、卫生费等管理性费用,减半缴纳场地费,适当减免水电费,减免部分从减半缴纳的场地费中支付:对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并依法缴纳社保费的,给予相应期限社保补贴;招用城市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就业奖励;对3年孵化期满后出园的微利企业,符合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可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对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在合肥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在合肥创业的免收劳动人事代理等费用,免费享受创业项目、创业培训、信息咨询等联动服务;创业项目符合本市鼓励发展产业领域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对毕业两年的高校毕业生依法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
行政管理部门首次登记注册之日起,一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到各级政府和创业园区创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办、领办科技企业,3年内免交房租;从事社区服务业和农业的,根据吸纳就业人数,给予专项创业补贴。
三、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评价与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为鼓励和引导高校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对提高自主创业选择度和成功率起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各大高校创业成功率明显上升,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氛围基本形成。
(一)创业扶持政策系统性明显
安徽省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表现出系统性、完整性的特点。创业教育政策、创业税收政策、创业融资政策、创业服务政策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链。首先,创业者接受创业教育,充分激发创业激情,创业意识和愿望得到提高,使得受教育者产生创业想法;其次,通过创业教育普及和宣传创业相关知识和对受教育者创业技能培训,提高了潜在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创业税收政策为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打开了绿色通道,降低了进入自出创业领域的门槛,一定程度上较少了自出创业经济成本;创业融资政策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了选择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创业服务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了后续支持和服务,如企业咨询服务等。
(二)创业扶持政策覆盖面广、力度强
安徽省17个地市均出台了《关于扶持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合肥出台文件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放宽创业准入门槛,其中规定: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零首付”注册,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缴足注册资本。芜湖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将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免费提供2年的人事代理、户籍挂靠、组织关系接转、职称评审、人才招聘等公共服务。铜陵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补贴对象为本市或外地来铜创业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补贴执行标准为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或合伙经营,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每人2000元。“天使基金”是蚌埠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
(三)创业文化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对自出创业的认识,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规模的迅速增长以及选择非自主创业途径的艰难,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逐渐被社会接受和认同,但认同度仍然不高。笔者通过在即将毕业大学生就业选择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有创业的意识,但最终迟迟未能付诸实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人的不认同。60%以上家庭不怎么支持自己的孩子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针对此情况,政策上考虑创业文化建设,加大宣传,改变对自主创业的误解。
(四)创业扶持后续政策有待加强
调查发现,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重点倾向于企业的创办和成立。有关针对诞生后扶持企业运行并健康成长的政策稍有欠缺,后续支持力度不足。管理经验的缺乏、企业运行资金的短缺等问题一直是创办后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直接的后果是创业成功率不高,创办企业产生的社会效应偏弱,反过来不利于整个社会良性创业氛围的形成。
(五)创业政策引导性效果不明显
与农民工、失地农民、退伍军人自主创业相比,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群体,表现出知识型的特点,大学生自主创业意义之一就是将知识转化为经济,大学生选择创业的项目与进入的领域应有自身的特点,但新的创业领域的进入风险往往偏大。
总体而言,安徽省近年来在鼓励和支持高校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政策系统性、连贯性突出,但是政策的差异化与个别化还需进一步提升。需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引导,鼓励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