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应届生上岸经验(如何备战公务员省考考试才能顺利上岸)

对于公务员考试而言,想要顺利上岸是需要多种助力的。除了良好的成绩外,一些身份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有放宽,会让大家考公更轻松一点。岗位招录数量增加尽管总说当下工作机会少,但在对比各省市2022年和2021年的公务员省考招录人数来看,总体是呈现增长趋势的,像是北京、山东、浙江等地都比上一年公开了更多岗位,其中山东更是直接扩招了20%。这一改变很直接的为考生们增加了更多机会,让上岸成功的可能性变大了。不过在如今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的状况下,省考的难度依旧不小,还是要面临激烈的竞争。基层岗位招录人数增多因为公务员会分属各个部门、地区和层级,所以其实在招录要求上是有细微不同的。而如今在加强基层建设的迫切要求下,可以看到各省市的基层岗位招录数量一样是上升的。很多地区都有设立定向的基层公务员招录岗位,其中江苏省更是在本次招录中有80%的岗位都属于基层岗。搭配如今为了促进基层岗就业积极性,而实行的各类招录“三不限”要求,在学历、身份、专业经验方面都放低了要求,让很多原本没资格报名的人都拥有了新的机会。但是这一优势也伴随着一些需要考生们仔细思虑的问题。毕竟作为基层公务员,待遇和工作都不是很好,也不是很轻松的。而且除了薪水等待遇问题外,有些定向的岗位还有就职时间合约,不干满年限不得随意退出。应届生岗位更多在承担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下,公务员招录本身就会划定部分岗位为应届生专属,增加毕业生就业率。而如今在大学毕业生人数连续破千万的情况下,公务员招录也需要承担更多责任。所以不管是省考还是国考,应届生的招录岗位数量都在上涨,比值可以说是近乎一半,甚至于达到过半。这一变化很直观地帮助了应届生,可以不受资历等方面的影响,和同水平的考生们一起竞争,但确实也从实际角度让往届生们的机会变少了。所以如果大家要考公,一定要赶早不赶晚,报考前一定不要随便缴纳社保,争取在拥有2年择业期的应届生身份时上岸。总的来说,在这三个趋势下,大家的机会都变多了,而应届生们在其中也是更有优势更吃香了。不过上岸公务员也不是绝对的好事,一切事情要辩证地去看待。

噔噔噔噔!经验贴来啦!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

我是中游985本科毕业生,毕业前是预备党员,现在已经转正了,在校期间做过两年团支书,四年学习委员。

我的这个帖子主要是针对应届生的,因为我只有应届生考选调的经验,没有其他经验。所以,应届生的小宝贝们,快进来看看吧!

首先,关于报名,各位宝贝们,你们一定要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因为报名时间是有限制的,所以你们可以查看去年的报考公告时间,确定自己要报名的时间。到日期,就要经常刷新网站,准备报名了。

我建议大家可以关注一些关于选调生和公考的公众号(我会推荐一些),他们会推送一些选调生的报考公告,涉及很多城市和省份,定期查看一下,就不会错过自己的报考时间了。

客观来说,公考是很卷的,一次上岸的概率并不是很大。我的经验就是尽可能多考几次,攒够足够的考场经验之后,后面再考试的时候,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一点

因此,在安徽选调之前,我考了中央选调和北京市的选调。其实我还想考江苏的选调和浙江的选调,但江苏的名校优选里面没有我的学校(流泪),而浙江省的选调,我好像只能考县城以下,所以就都放弃了。

不过巡考的前提下是自己有精力,不要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盲目多考哦。

因此在毕业前,我一共考了三次选调考试:中央选调,北京市的选调,还有安徽选调

因为关注我的都是想知道安徽选调的吧,所以中央选调和北京选调我就暂时不说了,需要的宝贝可以蹲一下,我之后可能也会出经验贴。

安徽选调是分定向选调和普通选调的,定向选调只包括中国19所高校里的应届毕业生,因为不包含我的大学,所以我只能选择普通选调

普通选调分三类,高校一(985),高校二(211)和高校三(普本)。大家根据自己的学校分别在不同的名单里,选择自己的类别。

在报考之前,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的条件是否可以和安徽选调的条件相符合。

安徽普通选调条件是

1.?党员(预备党员也算)

2.?有一年以上的学生当部经验。我问过了,如果你本科有学生干部经验,研究生没有的话,也是可以报考的。如果你自己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的话,可以打电话询问一下。不要害怕和担心,工作人员都是很负责的。

安徽选调经验贴(二):备考

我大概十一月份开始准备国考和省考。

以下是我的备考过程:

1.?网课资料

首先,我用粉笔980的网课,将公务员考试大概的题型和解题方法有所了解。

因为听网课视频很容易就犯困,所以我给自己买了一个笔记本,规定自己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都记到本子上,并且做题前回顾一遍,多用笔记上的技巧。

申论部分我在B站上看了张小龙老师的课程,他的语言十分幽默风趣,听课的时候仿佛在听相声,可以在想要放松的时候听一听。

后期我做了大量的习题,就会针对于自己薄弱的部分,额外听一些网课来弥补一下,比如数量关系和言语理解等专题课。

emmmm,我不知道这样合不合适,我有一些视频资料存在网盘,不过是2021年的,如果有需要的宝贝可以私我。

2.?纸质资料

我比较老派,不喜欢用平板或者手机做题,所以在做题主要依靠纸质资料。

我首先买了纸质版国考真题,自己规定时间,试着做了两套,然后给自己评判分数,并和考试答案比较。

刚刚开始,我的行测基本上是做不完的(国考考场上也没有做完),只有六十几分。

然后我对比视频课中的技巧,比如排除,速算等方法,试着将做过的题目用更快的速度做出来。

慢慢尝试,自己做题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虽然有的题还是做不出来(我讨厌数学),不过基本上可以完成自己确定会做的题目了。

我觉得真题是要反复琢磨的,不是做完打分就完事,而是要找到更简单快速的方法将其完成。

粉笔每周也有模考大赛,大家也可以试试,测验一下自己的水平。

3.?学习计划

以下是我主要的备考计划,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不过我有的时候贪玩,也没有完全做到。

第一阶段,倍速观看网课,做笔记。(大约两星期)

这个阶段比较轻松,看到很多有趣的题目,也学到了很多做题技巧,挺开心的。

第二阶段,真题训练。(持续到考试前)

差不多三天一个轮回,即第一天及时做真题,第二三天复盘,整理错题,记录笔记。

申论的大作文一般一周一写,对照答案积累一些好的结构和句子,尽可能让自己的作文看起来严肃一点。(我的申论分不高,平时的练习还是少了。希望大家多练练申论,说不定就可以把分数拉起来。

4.?学习工具

APP:

粉笔(看网课视频,没事可以做一些练习题,逛一逛社区。

b站(看网课视频,看上岸人的经验视频)。

知乎(搜集一些经验贴和公考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一般是一些分享做题技巧的公众号,我贴在后面的里,大家自行选择)

微博(关注一些国考和省考的超话,防止信息遗漏)

纸质资料:

国考真题,省考真题,考场门口别人发的时政小册子(哈哈哈白嫖一波)。

粉笔一块钱的大礼包(没有用上,在家落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qin7.com/post/185.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