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的政治面貌没有可比性,也可以说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是中共党员、有的是预备党员、也有的是团员,或者某某会员、或者某某人士等。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政治面貌:政治面貌,也有的称做政治面目,表明了一个在政治上的归属,是一个人的政治身份最直接的反映,是指一个人所参加的政党、政治团体;间接表明本人思想倾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
政治面貌分为以下13类,代码名称如下:综上所述:应届毕业生如果正式加入了中国***,则政治面貌就是中共党员;如果还没有转为正式党员,则就是中共预备党员;如果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即民革),则他的政治面貌就是民革党员。因此,应届毕业生的政治面貌具体是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历年应届生就业率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反映了我国各时期就业形势的特点。下面我们来逐年分析一下中国历年应届生就业率的情况:
1、2008年,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率首次超过90%
经过西部计划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建设等举措,使得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环境不断变好。在此背景下,全国应届大学生就业率首次突破90%大关,其中还有大量毕业生选择到直辖市和发达区域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乐观。
2、2010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再度攀升至94.5%
这一年,中国全国共有611万名本科生、专科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其中应届生就业率超过9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在此同时,优秀人才紧缺,企业需求与毕业生专业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持续加以解决。
3、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首次出现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就业压力开始增大。2014年,全国毕业生人数逾700万,就业率降至71.5%,此后几年前,就业形势一直不乐观。
4、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延期等问题凸显
我国毕业生人数逐步增加,就业面临着萎缩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的招聘形式更新换代,现有模式难以满足职业与企业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和质量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新兴行业学科人才紧缺。
5、201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重回90%以上
经过持续加强工作和不断优化服务,各地区的毕业生综合就业率再次上升,并且进一步巩固了招聘岗位、创业、自主择业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各级政府也推出多项支持就业的政策和举措,使得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取得积极变化。
总体来看,我国历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走势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国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以及行业、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和就业状况的不断变化,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呈现波动性和下降趋势,并且就业形势对于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有区别。
因此,未来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大关注力度,持续改进教育和培养模式,适度发挥社会职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和更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推动人才与就业的有效衔接,鼓励学生积极拥抱创新、探索、实践,从就业而言,将更好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