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份本来是求职的黄金季,但是因为疫情、裁员等客观因素,造成现在大部分企业经营受阻,人才多,岗位少,竞争力较大,并且目前多数行业招聘需求也不是很大,正是这种情况给少部分公司带来了不小的优越感,甚至在招聘的过程中,以高傲、施舍的态度,肆意羞辱求职学生。
当然客观来讲,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存在着言语过激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说线上求职虽然方便了招聘双方,但与此同时,线上的通过文字的交流方式有时表达不出真实的语气和态度,难免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针对此次事件,从两个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也希望招聘双方都能成功沟通、相互体谅。
一、HR应如何控制自身情绪?
1、人与人的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是有区别的、也是有限的,所以矛盾的产生并非是对方在故意针对自己。
2、被人投诉、举报、甚至是谩骂,不一定都是自己的错,但也说明了自己的工作有做得不足的地方,第一时间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暴怒互怼。
3、要感谢沟通中,对方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在入职前了解这些能够减轻试错成本,毕竟请神容易送神难。
4、学会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你。HR代表公司形象,发言之前请三思,谨记“我要保住这份工作”。
二、大学生应聘者应该注意什么?
1、不卑不亢,求职者并非是行乞者,也不是选购者,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心态出错、没有主见,在找工作时自然会处处碰壁。因此,大学生应聘者需要摆正姿态、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以及期望的工作岗位。
2、忌临时抱佛脚,任何求职者在找工作时都应该提前根据自己的求职意向制作几份具有针对性的简历,另外须事先了解招聘企业,以便于与企业及时互动、良好沟通。
3、不要陷入就业“陷阱”,很多大学生求职者因忽视对招聘信息的辨别而落入“求职陷阱”,甚至工作、钱财两空,这就需要我们在求职的时候仔细分析,对于那些冠以好听的头衔,却强调无需经验的信息要加以警惕,对于需要提前缴纳培训费用或者其他变相收费的要求,更要小心谨慎,不能听之任之。
4、简历需真实而非靠“包装”,求职者在简历中针对性的突出个人优势即可,简历简历,应以精简为主,以便人力资源部门精准识别关键词、尽快筛选。
最后,当求职者收到不公平的待遇攻击时,应该怎么做?
首先求职者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如果觉得对方提供的待遇跟你的要求不符,可以委婉谢绝,如果对方出言不逊,直接举报或者收集证据,用正确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请时刻记住,人才对于企业是一种助力,企业对于人才是一个实现自我的平台,招聘双方是互相成就的,不存在不平衡的关系。
HR有没有权利歧视应届毕业生?
HR讽刺求职者的行为在职场中确实存在,但是这种行为是否存在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如果HR只是以幽默的方式提醒求职者应该注意的问题,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让求职者更加重视自己的形象和表现。但是如果HR的讽刺过于尖锐或者是恶意的攻击,那么这种行为就很有问题,会给求职者带来负面的情绪和影响。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HR,我首先会尝试冷静下来,尽量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的表现。然后,我会试图沟通和理解HR的意图,看看他们的讽刺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是为了提醒我注意问题,我会接受这种方式,并且积极改进自己的表现。但是如果HR的讽刺是出于恶意攻击,我会适当地反驳和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时也会考虑是否继续与这样不尊重他人的HR合作。
总的来说,职场中存在各种不同的人和情况,我们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场景,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的环境,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没有遇到过HR的歧视,总结一下HR的歧视:
一、HR的学历歧视
学历歧视,如只招收全日制、一本等类型的人员,忽略掉二本、大专或非全,此类歧视确实很难维权。但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尝试用法律途径维权。
面试结果以邮件通知的,可以以学历歧视为由维权。
面试时HR有侮辱语言突出的,可以要求精神赔偿。
面试时告知不合适的,但是简历中说明了自己的要求是请务必先阅读本简历,优先线上面试,确定合适在线下面试,如若未线上面试,直接线下面试的需报销差旅费。,是否可以?
二、HR的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最为可恶,我们必须要严厉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养成面试录音的好习惯,遇到此类歧视的言语,有证据的情况可以直接去维权起诉。
面试结果以邮件形式通知的,这是有力证据。
面试过程中HR蔑视歧视地域的言论录音的,是有力证据
三、HR的年龄歧视
歧视年龄本质上是一种偏见,这是严重的就业问题,歧视本身在于人,HR作为一个人事,打工人也去歧视他人,这很显然是个忘本的行为。
对于此类的歧视,我们可以咨询律师,了解清晰维权的方式。
收集相关歧视的证据,以及自己的经验证明,对此进行维权。
四、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多半在于女性朋友,此类HR简称无脑,国家明文规定不能以任何理由歧视劳动者的,包括性别、民族等。很显然歧视性别的HR属于不称职的HR。
养成面试过程录音的好习惯,被歧视好维权。
收集相关证据,如邮件通知等等,找律师进行维权。
五、婚育歧视
常见于20多岁的打工人,问你有没有对象,要不要结婚,生娃等等,如果要结婚或者生娃那么就不要你,害怕给你婚假、产假等等。
对于此类的歧视,很难维权,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如果他以此类为理由的话还是可以举报和维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