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频繁跳槽,并不是太好,跳槽还是慎重为上。
1.跳槽太多,不稳定
一个人跳槽太多的话,留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不稳定。一个人跳槽肯定是有理由的,这就有可能反映出这个人对公司要求比较高,耐性比较差。而企业招聘的时候,还是喜欢找个能够稳定下来的人,对于那些频繁跳槽的人,还是会提高警惕、慎重录取。
2.跳槽太多,不利于积累
熟悉一个工作的话,需要时间,而且时间还不能太短。如果只接触工作几个月之后就离职,那么对工作的了解有限,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自身积累不足。
而在求职的时候,企业主要还是看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当一个求职者工作能力达不到预期的话,企业是不会要的。
3.跳槽太多,并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
一个人频繁的跳槽,很有可能就是在同一级别的公司跳来跳去,而无法跳到更高层次的公司。跳槽,还是尽量少一些比较好。跳槽并不是找工作的最好方式。找工作的最好方式是不断的提升自己能力,提高职场核心竞争力,打出自己的品牌和名字,让猎头主动找上来,这样自己可选择的余地会大得多。
4.作为应届生,慎重选好第一份工作
应届生应该慎重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因为第一份工作能够影响个人对整个行业的判断和认识,并通过第一份工作来逐渐养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认识。所以,找工作的时候,慎重选择好第一份工作,并通过第一份工作尽量提高自身能力。
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是什么?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人力资源的管理逐步成为企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企业越来越强调对员工忠诚度的塑造,重视通过种种手段予以保证核心员工的留驻。但是,总是会有人对企业的现状不太满意,一个行动就是选择离职,然而,员工的离职率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离职率的高与低也反映了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扩招毕业的大学生已逐步成为现在职场的主力军,“代沟”也已成为企业HR谈论应届生时最有共鸣的词语,所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缓解企业才人的流失。据某职场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2%的应届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在离职的应届生人群中,主动离职的比例高达88%.专家表示,应届生对职场存在极大的幻想,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工作寄予的期望值也很高,然而在现实社会,企业对于应届生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这二者之间更容易激发不满情绪,产生明显的“错位”,也加速缩短了应届生第一份工作的寿命。那么,如何留住应届生,使其快速认同企业,在企业生根发芽?专家针对应届生高离职率的现象给予以下建议,为企业更好地留住人才提供参考。一、聘用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招聘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留存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的运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发展无非是人才的争夺之战,只要占有核心力量,企业就会加速成长。那么如何识人、选人、用人在招聘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招聘官一定要为企业把好第一关。专家建议,在进行招聘之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熟悉招聘岗位的职责要求以及任职条件。一个岗位的任职条件基本应该包括应届生的专业知识、实习经验、专业技能、个性特征以及在校期间的表现和所获得奖励等等。(2)对应聘者的甄选方法要多元化,不要因为首因效应影响到面试效果导致错失人才。许多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仅仅采用一种面试手段就是面谈,没有根据岗位要求编制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面试题目,没有量身设定岗位考核指标,没有为员工的后续考核埋下伏笔。(3)招聘面试官本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也会对面试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是非专业人士,会造成把关不严,选人不准。二、为应届生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活跃在职场求职期的人群,绝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应届生以及毕业1、2年之后依然没有稳定工作的求职者。他们不但看重物质待遇,更看重在新的岗位上能否得到发展,公司给予的平台能否突显自己的价值。而能否得到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企业是否有一个合理的、明确的晋升制度,能否为员工量身打造职业发展之路;(2)企业能否为员工不断提供培训机会,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下知识更新很快,不学习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专家表示,如果企业做不到上述两点,员工会感到自己在这个企业工作没有前途,在工作中会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产生自卑感,甚至担心自己的位置有一天被外来的人员代替,于是产生另谋出路的念头。当今社会,除了企业要求员工的忠诚度以外,求职者也更看中企业能否给员工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三、打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很多应届生是感觉到自己难以融入这个企业而选择匆匆离开,主要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不统一,整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良好风气。沟通与协调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作交流少,相互合作少,一些有助于工作的信息未能很好地共享,从而使员工感觉自己好象很孤立、不受大家欢迎。专家表示,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代沟”,而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定的沟通而产生的一个误解。企业HR在抱怨现在应届生不靠谱、任性、没有足够的职业素养的同时,是否扪心自问过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其实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和个人之间没有搭建好沟通的桥梁,没有真正走进应届生的心里探寻他们的真实想法。笔者多次在现场招聘会与应届生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其实很简单,对于工作没有更多详细的规划,更多的是希望企业能给予一定的指引,老员工在工作中能给予一定的帮助,而非一味地排斥和压榨。任何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如果企业无法为员工打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那么就难怪现在的应届生展现他们叛逆的一面。试问,如果企业HR能够及时的扮演连接彼此之间纽带的角色,给予关怀和帮助的话,又会有谁愿意离开企业温暖的怀抱呢?专家表示,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外乎上述的三点,如果企业可以做到的话,员工的忠诚度会相应的提高、稳定性会增加、离职率会降低。其实优秀的应届生更看重自身才能是不是能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自己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他们不仅看重其现有的工资福利,还看重企业的发展,一个新员工来到企业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了解对这个企业的前途做出判断。
1、社会原因。就业的第一前提就是应对生活压力,而不同年代的人经济环境变了、家庭状况变了,个人需求也变了,现在很大一部分90后,家庭和成长环境要注重的是工作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愉悦程度,而不是为了挣钱,他们边工作、学习,边物色更好的、更适合自己工作,所以在辞职上显得不受羁绊,雷厉风行
2、学校原因。虽然各高校都有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设置,但一般都在高年级或毕业年级开设,试想一个成为应届生的学生整天忙于找工作哪有心思听进去这门课,现实使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基本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就业课程的指导作用。而学校相关部门追求的是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给系部、学校能否带来良好的声誉以及能否影响到下一年的招生数量质量等目标,因此,给学生推荐到工作,学生找到工作就视为就业的终点。
3、企业原因。企业终极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对员工的精神性需求不是很重视,没能满足一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没能以人为本,特别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无限制扩大试用期,试用期期间工资待遇非常低,不能满足一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而且在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很多私企招进大批的应届生只是把其当廉价劳动力使用,根本没有想着怎么能留住人,重视人才,而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毕业生最最关心的劳动合同等权益得不到保护;还有,企业效益受到影响领导把情绪散播到下属,下属又把气撒到刚来的徒弟身上,90后的徒弟很憋屈窝火,没有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的地方,只能一气之下就辞了工作。这种“踢猫效应”无论是对员工本人还是企业甚至是社会最终会产生不良影响的。
4、自身原因。90后的职场态度有问题。他们崇尚的是高薪不如高兴,个性至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一些年轻人被说两句就甩手走人,走前还得一天不拉地给他们结工资。大多数的90后深受家庭经济条件好等因素影响,缺乏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他们自认为自己理应在好的环境和好的单位工作,理应获得较好的薪酬待遇。除了“工资太低了”、“专业不对口”、“上班地点离家太远”、“感觉个人发展空间过小”、“希望找一个更好的职位”等这些传统离职原因外,如今的90后们更是制造出不少另人抓狂的离职理由,他们往往是快乐主义者择业、择友,“是否有趣”都是他们选择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