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同学的人生,想象力真的是无限了。你这个专业,真的太多工作可以做。我当年毕业也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啊,又不知道做什么好。本科专业是行政管理,培养公务员的,但我特别讨厌。里面有人力资源的课程,所以觉得自己可以做HR。然后喜欢画画,上过广告专业的课,又觉得自己可以去广告公司做创意做策划;然后文笔不错,觉得自己还可以去当记者啊什么的。。。。。。加上自己没有实习。所以毕业后我在公司做过HR,然后又换家广告公司做策划经理,后面才定了HR这个方向。如果你想定职业,不用想着要一次就把一辈子的职业方向定下来。目前这个阶段,可以从几个维度分析一下:1、兴趣爱好或者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喜欢做的事,做起来会特别开心。只要不是特别需要专业技能,比如做开发或财会,其他从零学的都没什么问题。即使是开发,只要有决心,也可以。我一高中同学,大学学的是社会工作,自己自学了开发编程,后来去了很多公司工作,能力上来后去了华为,去年去了蚂蚁金服做研发工程师。除了兴趣爱好,平时接触或听说到的职业,肯定有你比较喜欢的,想想看自己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把这几个感兴趣的职业记下来,好好研究一下。按就业单位类型,按行业类型,再按职能,就能列个清单出来:单位类型: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外企、民企行业类型:传统行业--太多;互联网等等职能类型:跨行业的--人、行、财、法、MKT、SALES、客服、BD;传统行业特有-- 生产制造、物流、质检、采购等;互联网特有--产品、运营、研发等。2、专业优势英语按道理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强一些。所以可以选一些要求英语的行业或职业方向。但是,不太建议把英语当成一个职业,除非你对它特别痴迷,比如当个老师或同传之类的。英语本身是个工具,如果你在职业上有了专业积累,英语又好,就会有相对优势。比如这几年开始出现互联网公司出海潮,很多中国互联网正在走出去,在国外建立团队,需要运营、MKT、BD甚至HR的人才,这些职位除了职能上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要英语流利,而国内这种既有专业度又英语好的人其实不多,所以这种人特别抢手,小几年的工作经验,两三万工资外加150-200美金/天的海外补贴。3、性格特点有些职业特别需要性格去配合,不然会特别特别痛苦。所以你得看看你的性格,适不适合做这类工作。如果你性格比较保守,喜欢安稳,销售类的工作可能就不适合你了。4、人生观和规划如果你的家境不错,喜欢安稳,没有太多经济上的压力,那就找份安稳的工作好了,这种工作多了去了。如果你的人生观是富足和成就感。或者想挣钱,挣很多的钱,也要看你想工作还是创业。如果只是工作,可以看看哪些职业做得好待遇会比较高,或者说普遍的待遇较高,比如做研发特别是算法,待遇就非常高。5、行业赛道的宏观分析我的父辈时代,国家单位是最好的;我的时代,外企是最好的;近些年,互联网特别是大厂是最好的,很多外企的人都跑到了互联网大厂,阿里市场部据说有个宝洁帮。当然这也只是个相对的说法,行行出状元,其实没有好不好的说法,我说的是经济形势和发展态势。你需要从近几年和接下来几年中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看行业赛道,这会影响到哪些岗位会吃香,哪些岗位可能会消失。国家的“一带一路”,互联网公司从中国红海转战国际蓝海,这些都是些趋势。6、与前辈请教做了前面几个分析后,选出几个方向,每个方向各找几个前辈多请教一下,了解一下前景,看看三年、五年、十年可以预见到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里面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很关键的一点是找对人问,多找几个人问。找错了人,他/她的视野不够,就会误导你。比如说,有的人告诉我她觉得HR挺没前途的,不就是个招人的嘛,工资也不高。确实,市场上做到所谓HRD的人,工资才一万多的人很多,专业能力也不强,但不代表这个职业前景不好。好的HRVP或CHO,年薪有几百万,少的也有百万。7、阶段性总结年轻的时候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今天选错了,及时改正就好。所以不用太担心。但不意味着太频繁地换,丢掉芝麻捡西瓜。需要定几个职业方向,选一个最喜欢的先试,给自己定个时间点,走一步看三步,然后到了下一个阶段做一下阶段性的总结。你在每一个阶段的视野和判断都是有限的,接触到的人及层面也是有限的,所以到了下一个阶段不一定就对了。所以才要做阶段性的总结。
不好进。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对于应届研究生来说,进入阿里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选择,阿里巴巴在招聘应届研究生时通常会有很高的要求,包括专业背景、技术能力、实习经验等方面,而且阿里巴巴的招聘流程也相对较为复杂,包括在线申请、笔试、面试等环节,所以应届研究生也是不好进阿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