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的困难是:不太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就业准备;如何制作高质量的简历。
如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们应怎么解决,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1、自我反省。
大学生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
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心理测验。
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
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4、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
最重要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应届生的就业一定程度上也有了压力。就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极其困难的。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职业期望、工资水平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公司的“薪资福利”仍然是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因素,5000-8000元成为大学生普遍期望的月薪标准。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今年就业环境严峻,给他们的求职带来了压力。
供需不均已成为就业市场寒冬的主要因素。
在校招方面,学生求职需求非常旺盛。可以推断,供需不均是今年中国学院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乐观的主要原因。
缺乏经验和指导已成为影响学生求职的一个关键因素。根据调查数据,除了学院、封闭管理等客观因素外,超过60%的学生表示,他们在简历/面试方面缺乏经验和指导,这成为影响他们求职的关键因素。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线招聘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工作,而且可以注重学生职前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求职竞争力。
根据调查数据,近90%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求职的需求仍然很强,他们正在有意识地寻找提高自己在职场竞争力的方法。其中,超过60%的学生认为实践项目和自学是更有效的方式。
金融、教育和广告媒体这类行业薪酬丰厚,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
期望和现实是有偏差的。只有30%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在5000元以上。在招聘阶段,毕业生期望的工资主要在5000-8000元/月和8000-10000元/月之间,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工资高于5000元。
但根据实际签约情况,5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只有21.22%的应届毕业生拿到5000-8000元,其中超过8000元的不到10%。
当代大学生就业普遍要求较高的工资,但实际工资与预期工资相差较大。
一方面,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更有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收入结构缺乏客观认知,导致对自身价值的评价高于实际情况。
因此,建议大学生应正确看待目标与现实的差距,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个人竞争力来实现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