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之后,选择也会多种多样。有人在面对即将毕业时有了考公考研还是直接工作的选择,和家长对于以后方向的讨论并不一致,学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一、分析几种选择的利弊无论是考研考公还是找工作,这些选择,都是有他们的利弊。
1、对于考公务员来说,公务员考试有三种,有国考、省考,还有事业编考试。对于考公务员来说,是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期盼。家长认为考公务员,工作稳定是一个铁饭碗。距家比较近,方便照顾自己的孩子,也方便合家团聚,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当上公务员,然后逐渐升官发财。公务员这份工作确实比较稳定,工作也比较轻松。
但是,公务员公务员与学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很多公务员考试对于本科应届生来说,并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因为很多的工作岗位要求,报考者有着两年以上的岗位相关实习经历。这一要求对于本科生来说并不友好。并且公务员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升迁的,一些热门岗位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
2、对于考研来说,考研是一次提高自己学历的机会,也是一个转变自己人生方向的一个选择。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考研,是想让孩子的学历更上一层,拥有更高的学历,在毕业之后也会拥有更多的选择。在家长看来,现在的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更高的学历是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根基。但是考研是一个看不见对手的比赛,需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坚持下来。
3、对于找工作来说,其实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最后的结果都是进行工作。很多人想早早的进入工作,可以增加自己的实习经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但是却忽略了学历在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很多时候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对于毕业之后的选择,学生和家长更是各执己念。作为一名应届生来说,考公考研和找工作各有自己的利弊,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以后想要做的是什么。如果自己以后想要追求稳定的生活,离父母近一些,那就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如果自己还想要更高的学识,换一所学校继续生活,拥有更高的人脉,更多的选择那便可以选择考研,继续进行学历深造。如果对上面都没有兴趣,想要直接赚钱,那便可以选择一家好的企业,擦亮自己的眼睛,走上自己的职业生活之路。
三、和家长好好沟通无论家长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但是内心根源还是为了你好。心里如果有自己的选择和家长意见不一的时候。要学会和家长好好沟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和自己内心的看法。摆出事实和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和父母心平气和的进行交谈。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的路,只要你选择了一条路,当许多年之后,你回头看这条路兴许就是对的。不论选择了什么都要脚踏实地认真努力。在自己所选择的路上,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可报考正处级及以上单位的,建议直接考公务员;在县区、乡镇的,选调生比公务员更好。
在县区一级,能考选调生一定要去考,至于工作单位、下村第一书记是可以选的,在你考上后组织部组织的选岗时候是可以根据成绩选工作单位的,考的越好,越可能选到县委等实权好单位。至于下村第一书记,组织是给你明确的锻炼时间的,就是2年后能回来,不会一直待村里,下村锻炼的选调生往往也在所在乡镇帮忙,这个对刚入职的选调生是有好处的,基层试错成本低,你就是犯错了也很容易纠正,不会出什么大纰漏挨处分什么的。
而且乡镇作为一级政府,对口着上面所有部门,工作类别齐全,对刚入职的选调生全面认识体制内工作有好处,当然了,驻村肯定比在城区苦多了。但是现在任职都要求两年基层工作经历了,这是个刷了更好的履历。
再说正处级以上单位。正处级以上单位除了每年少量的公务员考试招录之外,其他都是通过从下面的单位借调抽调人员干活,然后考察这个人干的怎么样,两三年后再决定要不要给你调关系。这个层级的单位在你考了选调生后是不好进入的,机会少。所以要是省考能去就赶紧报。1、单位层级高,副科正科副处副调研员正处岗位多,提拔到副科机会特别大,可预见的是好好干活,熬到正科完全没问题。要是正厅级单位,熬着到副处也是没问题。
2、能接触到的业务面特别广,接触到的往往是一整个分管领域的大事儿,锻炼人。
3、层次高,信息量广而大,到一定级别,能获得别人所不知道的各种信息,说不定自己什么时候就用到了。
4、你认识的层次也高,遇到困难的时候有门路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