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应届生时间多久(2022年毕业生应届生身份保留多久)

2022年毕业,一般应届毕业生身份保留时间为2年,也就是可以保留到2024年,在择业期2年内是需要未就业,未缴纳社保,否则则过了2022年就失去了应届生身份。学业期满的年份叫届,即学习时间届满了。应届毕业生指的是学业期最后一年时间即将或已经毕业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包括毕业后尚未入职就业,而仍然是在二年择业期之内的,按照应届生的身份来对待。

应届身份需要重视

应届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学校要求和国家标准完成学业,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的学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但朝气蓬勃充满干劲,而且学习能力强,成就动机高,能够成为职场生活不断推进的动力,许多工作单位在招聘时会优先选择应届生。尤其是准备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的学生,会明显发现报考公告在罗列要求时,会格外重视应届生的身份。在条件相同情况下,应届生要比往届生获得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于是学生和学生家长开始逐渐认识到,应届毕业生身份的重要性。为了不让身份受到影响,有的毕业生不愿意就业实习,也不想签三方协议,甚至不想找工作。而现在很多大学将签订三方协议,作为衡量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标准,在操作过程当中难免会与学生的诉求出现不同。毕业生们需要注意其实应届生身份与签订工作协议没有直接的关系,找工作时一定要以本人意愿为主,参考学校以及家长的共同建议。

国家规定保留时间

考虑到学生这个社会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尝试,以便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同时了解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国家为应届生保留了充足的空间。根据相关规定显示,在没有缴纳社保的前提下,应届生的身份可以保留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无论毕业生参加教育实习,还是签订三方协议,只要用人单位未给毕业生缴纳社保,毕业生依然可以保留应届生的身份。

这两年的时间叫做择业期,毕业生可以在择业期中进行仔细的选择。但是在报考相关单位时也要了解清楚要求,根据毕业年份不同,应届生的身份分为两种,自然应届生和应届生。有的用人单位只需要当年毕业的自然应届生,所以大学生们在寻找工作时一定要明确。

正确态度寻找工作

找到工作是毕业生身份转变的关键契机,家长与学生谨慎对待是可以充分理解的。毕业生不仅需要珍惜应届生身份,还要在过程当中充分保障自己的各项权益。如果已经选择好用人单位,在经过尝试之后确定会继续工作,毕业生一定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具备法律效应的劳动合同。

要知道工作只有适不适合自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尊重每一位用双手创造财富的劳动者。作为接受过多年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们,更应当明白比应届毕业生身份更宝贵的是开阔的思路,包容科学的眼光和发掘自己的优势。相信在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年轻人会将青春与热血汇集在社会奔涌向前的脉搏当中。

法律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凡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第三条 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第四条 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指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2022年应届生身份保留多久

应届生身份两年以毕业证时间算起。

应届生身份一般保留时间为2年,两年时间以毕业证时间算起,例如毕业证时间为2021年7月,则应届生身份从2021年7月份算起。在择业期2年内未就业,未缴纳社保,则可以成为应届生。择业期就是选择就业的时期。

其中,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择业期为毕业两年内,博士研究生为毕业5年内。择业期政策适用对象包括在本省内就读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省外就读回本省就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回本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毕业离校两年内(博士研究生为5年内)的毕业生。

扩展资料:

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

(1)毕业生到学院学生工作办领取就业协议书。

(2)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双方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3)无独立人事权的用人单位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4)毕业生所属学院学生工作办审核就业协议,并交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备案。

(5)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鉴证就业协议,并签字盖章。

2年

2022年毕业,一般应届毕业生身份保留时间为2年,也就是可以保留到2024年,在择业期2年内是需要未就业,未缴纳社保,否则则过了2022年就失去了应届生身份。

2022应届生身份界定方法如下:

根据《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应届生的分类如下:

1、当年应届毕业生: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学生在学的最后一年,即将毕业但还没拿到毕业证,处于实习或待业状态;

2、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拿到毕业证,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在择业期内。

国家规定的择业期为2年,有些地方延长至3年。

“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需满足以下条件:

拿到毕业证;在规定择业期内没有与任何单位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无缴纳社保记录;户口、档案等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人才市场。

如何定义应届生和准应届生?

准应届生:

大四,就算作是准应届生了,已经可以当做应届生对待,可以准备国考以及考研,也可以参加秋招,提前与一些公司签订合同,毕业后直接前往该公司工作。

不过准应届生距离真正的应届生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最主要的就是大四的准应届生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参加国考以及考研也属于提前“预支”了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打个比方,A同学迈入大四后参加了国考,顺利完成了政审体检等环节,只需要等到毕业后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就可以上岗。但不巧的是,A同学因为某些原因,学位证和毕业证暂缓发放(补考不过或触犯学校纪律等),那么很遗憾,A同学是不能去上岗的。

应届生

等拿到了毕业证与学位证,大家就算是真正的应届生了,应届生的有效身份为一年,也就是毕业证上的日期加一年,如A同学2020年7月1日拿到毕业证,那么一直到2021年7月1日,该同学都属于应届生。

但如果大家如果在毕业后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了社保,那么是不算应届毕业生的,因为对于“应届生”,国考是这样说的:“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也按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也就是说,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了社保,那么就算是落实了工作单位,档案和组织关系等也都会移交到公司或当地人才市场保管,那么就不属于应届生了。

法律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凡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第三条 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第四条 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指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qin7.com/post/6885.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