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2)先花钱后赚钱的陷阱,应拒交各种费用。有些单位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宣称可以培养为“某某师”,而实际上是让求职者先购买产品或是选修课程。这些单位往往在求职者缴费后才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回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在应聘过程中,大学生应该也有权拒绝交纳任何由招聘单位收取的费用。(3)虚假招聘陷阱,谨慎对待小广告。对街道上散发和张贴的一些“招聘启事”或在非主流媒体上刊登的虚假广告,要谨慎对待。有时他们会临时在写字楼租一间(套)办公室,进行虚假招聘,诱人上当。(4)薪酬陷阱。一些招聘人员在求职者的询问下,给出一个含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却多半会说你没完成工作量,或工作失误,以此来扣除你的部分薪酬。(5)抵押陷阱。虽然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证件。企业在收取押金或证件之后,便有可能为所欲为,求职时一定要小心。(6)义务劳动、试用陷阱。一些单位以考察学生能力为由安排实习或试用期,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样一来,求职者交了培训费不说,还给老板白干了几个月。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不给报酬,理由是他提供了让你学习技术的机会,并且你在试用期期间,无可避免地损耗了工厂的原材料,没有要你赔他的损失已是不错了。(7)口头承诺陷阱。口头承诺的过高的待遇,最有可能是陷阱。无论用人单位做任何口头承诺,只有写成文字才能相信。(8)“托儿”陷阱。要找正视的用人单位,小心人才市场上的“托儿”。另外,女生还要避免单独应试。
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好的校招机会,甚至可以帮助自己进入各个行业的头部企业。然后保护应届生身份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谨慎签订劳务合同
原则上来说,签订劳务合同就算正式开始工作了,有些大企业会建立人事档案或者调档,对之后找工作可能会有影响。
二、想考公,不能缴纳社保
一旦出现社保记录,应届生身份荡然无存。但你也可以用读全日制硕士的方式,来刷新自己应届生的身份(只要读研期间不再缴纳社保)。
对于广大应届毕业生来说,应届毕业生需要充分珍惜自己的应届毕业生身份,一定不能在工作初期浪费自己的黄金年华。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一个人在工作初期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习惯非常重要,这几年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应届毕业生一定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选择负责。
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可以获得更好的校招机会。在应届毕业生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如果应届毕业生本身的院校比较好的话,各种优秀的企业会选择到相关院校进行校招。在此过程当中,有些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可以直接获得相应岗位的实习和工作机会,这也意味着很多应届毕业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进入到优秀的企业。
应届毕业生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在多数情况下,优秀的企业一般会选择优先招聘应届毕业生,而不会从社会面招聘社会性人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历属于一张白纸,优秀的企业也非常愿意培养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可以和企业达成互赢的工作方式。
应届毕业生可以获得成长的机会。如果应届毕业生在优秀的企业上班的话,虽然应届毕业生本身的工作能力比较差,但企业完全愿意花心思培养应届毕业生,这也意味着应届毕业生可以在有偿的情况下得到工作成长。很多应届毕业生不仅可以拿到企业所发放的高薪,同时也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了数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少会有企业愿意培养社会性人才,相关福利待遇仅仅属于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