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先从“基层工作经验”入手挑选
对于应届生而言,是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而言的,所以,建议考生先将基层工作经验一栏无限制的职位挑选出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第二步:按照“学历”挑选
剩下的职位,考生可以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历,比如一名本科生可以选择:
这样又会剔除掉一批职位,最后剩下的职位就寥寥无几。
第三步:按照“专业”挑选
学历选完之后,考生可以选择学历,比如英语专业的考生,可以筛选包含“英语”两个字的专业。
在专业这一步,会剔除一大批职位。要提醒考生,由于很多考生对自己的专业只知道精确名称,比如有考生的专业为“政治学”,但政治学属于法学,(考生可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本科专业类别对照表》)因此考生也可以筛选“法学”专业。但是由于每个部门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考生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致电其部门及用人司局询问专业详细招录情况。
第四步:注意“其他条件”和“备注”栏
这些职位选择出来之后,考生还需要看的是“其他条件”和“备注”栏。
如有一职位要求英语专八合格,如果你不是,此职位就得剔除。
第五步:看职位本身条件
当剩下所有职位你都符合标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看职位本身的条件了。比如“部门名称”“用人司局”“机构性质”“机构层级”“职位属性”“职位名称”“职位简介”,看看此职位属于哪个部门,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心里预期。
第六步:看其他相关栏
比如“是否组织专业考试”、“面试人选与计划录用人数的确定比例”、“政治面貌”等这些看似不是很重要的选项,可能成为最后的绊脚石。所以考生要三思而后行。建议考生,如果你的面试很强,而笔试较弱,那么适合报考5:1的职位,反之则报考3:1的职位,二者相当的话就报考4:1的职位。
当你挑选到合适的职位时,就可以去报名系统找到相应的职位进行报考了。还可以使用专业的职位检索库,考生可以在这里进行多个适合自己的职位比对,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位。
需要看你你是不是在择业期内。应届毕业生一般分为两种:
1、即将要毕业的,但是还没拿到毕业证,或者已经停止学习了,处于实习状态的;
2、拿到毕业证了,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不超过2年或三年择业期年限的(超过则为往届生)。
简单的说,就是大学毕业后,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将本人的档案留在了学校或者放在了人才市场,在你毕业的这两年内,你都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各类公职考试。比如,17年、18年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2019年的国家公务员。
扩展资料:
应届生身份容易混淆的有以下几点:
1、是否有报到证。
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考生以应届身份报考。招考单位会在录用或者资格审查的时候要求你有档案有再次派遣的资格,也就是要再次拿到报到证。报到证一般是在大四离校的时候学校给每个学生发放的,并且每个毕业生都有两次派遣的资格。
第一次机会一般是学校在你离校的时候会问你是想把档案打回原籍(户口所在地)还是放到某地的人才市场,这个是第一次的派遣。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不会影响你参加国考的一些要求应届毕业生的岗位。
但如果你已经考上某个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公职单位的话,档案被提到所在单位,报到证也会随之上交。这种情况就是第二次派遣了,就没办法以应届身份报考了。
2.是否交纳社保。
事业单位、国企等单位在你考上的时候会接收档案,同时交纳社保。但是有的考生,2018年和2017年的毕业生在私企工作,私企给交纳的社保,这种情况还属于应届毕业生身份吗?这个问题一般要咨询招考单位了,看看招考单位的认定的标准是哪些。
一般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单位都是不介意的,只要可以正常提取档案就可以,但是也不排除少数单位介意的情况。如果私企给交纳的社保,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咨询下招考单位,让招考单位在考试前给出结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