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身份两年以毕业证时间算起。
应届生身份一般保留时间为2年,两年时间以毕业证时间算起,例如毕业证时间为2021年7月,则应届生身份从2021年7月份算起。在择业期2年内未就业,未缴纳社保,则可以成为应届生。择业期就是选择就业的时期。
其中,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择业期为毕业两年内,博士研究生为毕业5年内。择业期政策适用对象包括在本省内就读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省外就读回本省就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出国(境)留学回本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毕业离校两年内(博士研究生为5年内)的毕业生。
扩展资料:
(1)毕业生到学院学生工作办领取就业协议书。
(2)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双方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3)无独立人事权的用人单位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
(4)毕业生所属学院学生工作办审核就业协议,并交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备案。
(5)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鉴证就业协议,并签字盖章。
大学毕业几年算应届生
国家规定:毕业后两年内都属于应届毕业生,具体又可分为往年应届毕业生和当年应届毕业生,往年应届毕业生指的是毕业后第二年的,如现在是2014年,则往年应届毕业生指的是2012年毕业的普通高校大学生,有些单位招考公务员的条件中,如果注明是应届毕业生,则今年毕业与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可以报考.如果细分则以细分的为准。
应届毕业生优点
现在的年轻人更向往如公务员一样的稳定工作,所以参加考试是很多人都要经历的事情,而在各类考试中,很多报考要求都会规定考生必须是应届毕业生身份,比如公务员的部分岗位,选调生考试等等。
如果你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找工作难免会受到冷落,但是应届毕业生却不用担心这一劣势,正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他们的可塑性非常强,企业想培养人才,一张白纸的应届毕业生会更有优势,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拿到毕业证了,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不超过2年或三年择业期年限的(超过则为往届生)。简单的说,就是大学毕业后,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将本人的档案留在了学校或者放在了人才市场,在你毕业的这两年内,你都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各类公职考试。比如,15年、16年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2017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什么是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狭义上讲,是按照学历层次对应的学习年限,在临近毕业年限的0.5-1年的在校学生为应届毕业生。
但已拿到毕业证书,未超过国家规定择业期(选择就业的时期,时效2年),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人才服务机构的都可以称之为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不同于高校应届毕业生,从涵盖维度上说后者包含的人群更多。高校应届毕业生指在国家承认的高校就读的,在该年份内取得毕业证书的高校学生。包括成人高考应届毕业生(完全脱产),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组织关系脱离学校时,校方需提供就业报到证、户口迁出证明。如已与用人单位签署劳动合同,提供合同至用人单位所属地人才服务中心,进行组织管理托管;如未签署劳动合同,会将组织关系派发至生源所在地人才服务中心进行免费托管;户口迁入地可以回户籍原籍落户或根据实际情况迁入用人单位所在地。
应届毕业生在择业方面可根据实际专业及院校进行自主择业与创业,或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中考试来源中应届毕业生占比较大,且部分岗位招募对于工作经验无年限要求,相较于求职于企业应届毕业生更具有优势。
国家界定的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指:就是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简单地说,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公务员,这点大家都已经清楚,在毕业前,允许先参加考试,等拿到毕业证后再审查学历。除了顺利应届毕业的考生报考外,还有其他几种情况的考生,也可按应届生资格来对待的,也就是说,他们也可以报考限应届生报考的职位。
高校应届毕业生:指在国家承认的高校就读的,在该年份内取得毕业证书的高校学生。包括成人高考应届毕业生,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XX年度高校应届毕业生:指XX年年份内取得毕业证书的高校学生,一般是该年拿毕业证的学生。(注意:应届毕业生与XX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区别,应届毕业生注重就业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具体根据各省情况来定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的都可称应届毕业生;而XX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注重年份,指国家承认的高校国民教育学历XX年毕业的所有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