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24岁入职对于单位的利用价值不高,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个人觉得超过24岁对入职并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每个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和招聘的需求不同,所以各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会注明详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本科生24岁就业很正常,如果是研究生和博士的话很有可能24岁的时候还在念书,我们都不太理解对方以这个年龄解聘员工的理由,个人觉得24岁入职是最好的年龄阶段,不过具体还要看单位对岗位的要求,如果是一些市场部门可能需要比较年轻的业务员,这样更符合公司的企业形象。
应届生年龄超24岁被中国联通解约一事登上热搜后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看到这个新闻的确让人觉得非常诧异,如今就毕业生的要求这名严苛了吗?超过24岁入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能年龄有些超标,这个时候员工很有可能马上会进入结婚阶段,结婚后也很有可能会马上需要休产假,这对于公司来说利益就严重受损,也就是说超过24岁的入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利用价值不高。
作为用人单位来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显得很被动,员工刚入职就很有可能需要面临休假,公司又不得不重新招人,这其中的花费无形中增加了很多,但是用人单位必须事先对该岗位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应聘者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有年龄这方面的要求,对方也可以尽早打算。
随着此事的发酵,当地用人单位也公开发文进行道歉,表示该员工可以继续办理入职手续,同时他们也会对人才招聘方面进行相关调整,如果这个要求只是内部要求,该用人单位就要承担主要主要责任。
应届生签了三方协议不想去了怎么办
三方协议解约后还是应届生的。
三方协议不是正式的劳动合同,只是在校生与企业签署的就业意向,本身法律效力是有限的,即使签署,也不等同于已就业。签订了三方协议不会影响你的应届生身份,只要你在择业期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缴纳过社保、公积金,而且档案还存放在学校或是当地的人才市场,就仍具备应届毕业生身份。
“三方协议"即(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应届毕业生第一次就业时签 署的协议,通常由教育部门、相关就业主管部门统制表,由学生本人。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签订,作为报到、转接户口关系的依据。“三 方协议"是明确毕业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在应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而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提供,经与毕业生平等协商后签订的,对工作岗位、工作待遇等劳动法上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约定的书面文件,《劳动合同法》第10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三方就业协议书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和规定,有效期为:自签约日起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止的这一段时间。而劳动合同是受《劳动法》和《合同法》的限定和保护,用人单位在确定录用时,应当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第二十四条
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定的协议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应届生签了三方协议不想去了解决办法:
1、直接与单位进行沟通,一般情况下对方会表示理解,让单位出具解约函即可;
2、有些三方协议上会明确毁约金,如果让自己支付,最好让校方就业中心老师出面帮自己解决;
3、提出解约后学校一般要求学生出具原签约企业的解约函或寄回三方协议,才能给新的三方协议给学生,重新签约新的公司;
4、一般企业确定录用之后,会签三方协议,如果已经毕业了,或者快毕业,直接跟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即可。
三方协议没写违约金违约纠纷的诉讼流程是: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综上所述,三方协议也就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专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属协议书》,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的一份合同,签了三方协议不去,意味着违约,将会按照协议约定的内容承担违约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