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第一份工资如果是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我觉得也就5000~8000,如果是在三线城市也就3000~5000,我指的是普通本,专科大学生,如果你是985 ,211甚至清北名校这样的,那可能会高一些,但最高也就1万出头,两万都是你触不到的天花板。
当然这个薪资跟你所学的专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你的个人努力程度都密不可分。也存在极少数人运气加加努力,毕业第1年就年入20万。但这样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首先说行业,最近几年赚钱的行业有哪些呢?先看看排行榜前10都有哪些?互联网服务行业,教育培训行业,农业,旅游行业,文化娱乐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健康管理行业,老年服务用品行业,智能家居行业,信息安全分析行业。其中旅游行业和文化娱乐行业,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有所影响,其他行业影响都很小,甚至有的因为疫情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在线教育培训和生物医药行业。
互联网行业这个不用说,如果你的学历高能力强,那你进一些大厂虽然累一点,但是收入也是非常高的。教育培训行业,我就是这一行的,由于今年疫情影响线下教培机构受重创,所以更是给了在线教育机构一个推波助澜,目前各大机构互相角力,瓜分这块大蛋糕。
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属于以上这十大行业吗?如果不是,我建议你有必要去做一个科学明智的职业规划,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强不过社会趋势,永远记住:势比人强,就像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
即使你属于以上行业,但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薪资也会千差万别,比如销售岗位和职能岗位也是没有可比性。这个就要取决于你的个人择业观,你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了解一下市场价格,或许能够让你头脑更清醒一些,而不是打开抖音看到的都是一毕业就都月入过万的视频,或者朋友圈转发的贩卖焦虑的毒鸡汤。应届毕业生月入过万真的没你想的那么容易。
本科应届生工资一般多少
“金三银四”招聘季即将拉开帷幕,2023应届毕业生加入求职大军。截至目前,2021届应届毕业生已经进入职场满一年,他们的薪资情况与工作满意度给等待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提供参考。
薪资是求职者最关注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被认为是职场中的高薪人群。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各大地区大学回收的2700份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超过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月薪可以过万。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根据麦可思曾对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分布分析显示,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5833元,为近10年中最高水平。
分区间来看,38.4%的2021应届生毕业起薪集中在4000~6000元之间,月薪6000~8000元的应届毕业生占比23.7%。而近期在网上被频繁讨论的“月入过万”群体,在应届本科生里只占6.1%,该比例高于2020届的(4.3%),但依旧是极少数人群。
即便是一些人们普遍认为的“高薪行业”,应届毕业生也很难做到“一步破万”。2021届本科生从业平均收入较高的行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781元),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含计算机、通信、家电等,6508元),运输业(6351元),金融业(6100元),平均月薪均在6000~7000元。
在高薪行业,大学生的涨薪空间较为乐观,但行业仅能涵盖少量职场人。在毕业三年后(2018届),毕业生平均薪资破万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10691元。
麦可思研究认为,大学生平均工资水平受行业发展、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2021届)毕业初期月收入为7332元;工作三年后(2018届)的平均薪资可达到11281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年轻职场人在注重薪资水平的同时,关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加看中工作的幸福感。麦可思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届大学毕业生中,担任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律专业人员、医护人员、研究人员等职业的本科生,拥有较高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2%、78%、77%、77%,但月收入不及高收入行业,较之“月入过万”存在差距。尽管在求职过程中,工资是应聘者最关注的部分,但 “工资不高但幸福度高的工作”在近年来受到欢迎。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近半数职场人优先选择“钱少、事少、不累”的工作,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期待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生活中,对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充满期待。
一般本科出来第一年算是实习期,一个月工资大概5000多元。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
第一,就是考虑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像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本科应届生,工资一定有着明显的差异。
第二,就是要考虑是否是名校毕业,一些211/985毕业的应届生在进公司有很大的优势,且薪资待遇也比一些普通院校好。
第三,看专业。相比较而言,理工科的会比文科专业的薪资要高不少,像计算机、金融等都属于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