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就业环境很差,对于有着丰富职场经验的老人,也面临着裁人、换岗的问题。求职难,创业也难,好像不给应届毕业生留一点活路。在这种情况下,最忌讳的就是“眼高手低”。
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尝试过。为什么会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你的能力和目标根本不匹配。因此,身为应届毕业生的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可以先就业再择业。要怀揣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再去择业。
那对于刚毕业没有方向的人的话,下面给你推荐就是一些专家,给你的一些建议
1,多数刚毕业的,尤其是女生,都想找行政岗。觉得行政岗活少不用加班,还稳定。但是恰恰是这种工作稳定性极差,行政岗位的流动性很大,可替代性也大,在有些公司做2年行政和5年的行政经验积累差异没有大到无法替代的地步。最稳定的工作反而是最不安全的,因为你随时可以被别人替换。2,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好,我理解两个意思。第一,不知道职场上到底都有什么岗位,除了自己知道的行政,工厂,销售这些常规岗位,到底还有什么工作可以尝试?第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先从最难的问题开始解决:你需要什么?3,你的职业诉求是什么?人在纠结的时候,会有选择恐惧和选择贪婪:1,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更重要。2,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弃。贪婪。影响一个人择业等诸多因素:薪酬福利/地点/公司大小性质/未来职业成长性/公司文化氛围/上司能力以及风格/稳定性等等。世界上很少有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工作,主动因素都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所以,就需要你梳理出对自己最重要的因素的同时,选择放弃一些次要因素。不同的职业阶段,职业诉求会有很大差异。你不能苛求一份工作能解决你所有的长期职业诉求,这就体现了跳槽的必要性,当你的主要诉求在一家公司得到满足,需要寻找下一份工作,去满足自己当下阶段更深层的职业诉求。举个例子:25岁年轻人普遍希望能寻找成长性强,薪水高,最好是行业TOP3或者外资的工作。但是一旦到了45岁左右的人选,普遍的诉求是未来职业的稳定性,最好是一份能养老的工作。如果职业诉求就是稳定。那最稳定的工作就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如果稳定是你的终极诉求,那就倾尽所有的去考一个公务员,事业单位。如果你的职业诉求就是成就感,薪水这些直观的内容,而且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那就找最有挑战,最容易实现自己财务目标的工作,销售类的,或带有销售性质的工作。拼命工作,玩命干活,尽快出业绩,尽快实现财务目标。年纪轻轻,再努力都不为过,只要节奏适当,累不死人。如果你的职业诉求,就是希望未来职场延续自己的专业,有十足的专业情结。那就只找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刚开始没有好公司给你机会,那就委屈自己去小公司,甲方去不了就去乙方。先想办法进入这个行当,积累三年经验,寻找更好的机会进入甲方,进入大公司。如果你是女生,没有职业诉求,未来的终极诉求就是全职太太。那还不赶紧修身养性,好好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时尚。尽快减肥,保持身材。多读书,书读百遍气自华。早日钓的金龟婿,早日完婚生子,相夫教子。不怕职业迷茫,就怕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职场是个欲望诉求驱动的地方,你无所求连你的公司和上司都不知道如何驱动你,如何激励你。至少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吧,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好好梳理下思路,多跟家长,老师,沟通,不断垂问自己。每个职场新人都有3年左右的职业探索期,这三年时间你要弄清楚两件事情:1,纵向经验。我在这三年期间从事过的工作,未来的职业晋升路径是如何的。比如你是做行政的,不妨观察公司行政做到极致的前辈、上司沟通请教,看看TA目前的状态是否是你想要的?是否符合自己对于职业的预期?2,横向视野。在这三年期间允许自己有1~2次跨行跳槽,开拓自己的行业视野,观察并且仔细的总结分析各个行业的职业序列都有什么,各个职业序列的职业晋升路径都是大致什么路径,都需要什么硬性条件,需要什么软性条件等等。以上两种曲线救国方案都是基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想做什么的迷茫前提下。其实最好的状态就是在你一离开学校的时候就有很清晰的职业目标,并且为之持续努力毫不动摇。但是这种理想状态,没有多少人拥有过。多数人都有过漫长的试探期。试探期不要超过3年。多数公司会把毕业三年之内的职场人当做potential对象来培养。一旦发现自己的明确目标和方向,就要坚定不移轻易不跨行,轻易不跳槽。三年,是一个员工充分了解公司和上司,以及公司充分信任一个员工的时间。你总是一两年跳槽,不等到公司和上司给你晋升机会,还反过来抱怨公司不重视自己,那就是委屈了公司和上司了。前三年你可以允许自己做“3公里宽,3厘米长”的职业选择,跨职能/跨行业试错。3年之后,就需要你选定一个方向,做“3厘米宽,3公里长”的职业选择,在一个方向做透。不管你当下职业目标是否清晰,千万不要再原地傻站着。无论你的职业境况如何,未来规划如何,都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很多时候,有些职业目标是走着走着,学着学着就把职业目标梳理清楚的。没有任何一个目标是靠别人分析,自己分析就能百分百敲定的。持续不断地学习,是澄清职业目标的必要高效的捷径。
以上的就是一些专家提出的建议,可以就是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