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是应届生与是否缴纳社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毕业生是有一定的毕业期的,在毕业期的一年内都是属于应届生的身份;高校毕业生的定义才有社保挂钩,两年择业期内没有缴纳社保的毕业生,则为高校毕业生。在符合应届生标准的情况下,没毕业就交了社保依旧是算应届生的;
一、应届生
应届生,主要指大学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是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毕业的毕业生。根据国家明确规定,在拿到毕业证书后缴纳社保就自动丧失应届毕业生身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拿到毕业证书前签订三方协议但还未提取档案的学生,仍旧视为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在我们找工作的时候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所以千万不能够轻易放弃这个身份。
二、应届毕业生两种方式缴纳社保方式
1、城镇职工医保办理
(1)准备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明、一寸免冠照等相关资料交给用人单位;
(2)由用人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携在当地社保系统中申报社保登记;
(3)再由本人携带身份证到当地社保局领取社保卡即可。
2、以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办理
(1)向户籍所在地的社保局提交申请资料;
(2)经办人员对申请认得资料进行审核;
(3)审核通过后,将直接办理参保手续,并打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核定表》(一式两份)。
需要注意的是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时,只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七十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业务经办、统计、调查获取社会保险工作所需的数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如实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为用人单位建立档案,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缴费等社会保险数据,妥善保管登记、申报的原始凭证和支付结算的会计凭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录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和用人单位为其缴费,以及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个人权益记录,定期将个人权益记录单免费寄送本人。用人单位和个人可以免费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核对其缴费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缴纳社保是“百利而无害”的事情吗?对于打工者来说,或许是;但对于应届生而言,千万别轻易交社保,否则应届生身份难保,将来考公或考编,会遇到“大阻碍”。
大学生缴纳社保,会有哪些影响?过来人坦言:可能影响应届生身份
社保缴纳时间长,所领的退休工资就会比较高,这一点很多人深有体会,因此,社保对多数人而言很重要。 但凡事都要“视情况而定”,作为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别轻易上社保,否则“应届生身份”会受到影响。 通常来说,在校期间的大学生一般不会涉及到缴纳社保的问题,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在实习期间,有些公司可能会为大学生缴纳保险。 还有一些硕士或博士,他们的导师有公司,就会通过公司的名义为其上保险;或是因为要买房,有其他地方代交;再或是把自己的相关证书“挂靠”到某个单位,由对应公司代缴。 无论是哪种情况,大学生在缴纳社保方面,要三思而后行,之所以这样说,过来人坦言:是因为缴纳社保可能会影响应届生身份。 从概念上来讲,只要在相关地区查到已经办理过社会保险的信息,该学生就意味着,已经不再是应届生了。 这样一来,即便你是当年毕业的学生,也很难以“应届生”的身份享受两项优惠政策。 第一,不能以应届生身份在一线城市落户,比如北京、上海等地,除此之外,也拿不到杭州的应届生补贴,至于其他落户城市,要求可能会有不同。 第二,对于想考事业编或是公务员的同学,最好不要在大学期间缴纳社保。如果你毕业之后,没有考“编制”的打算,那就无所谓,私企主要看学历和能力。 但如果想考公职,就会有影响,倘若你的档案中存在社保记录和工资关系,按照相关规定,已经不能算是应届生了。因此,当单位为你缴纳了保险之后,就证明已经参加工作,便不再符合应届生要求。 特别是一些名校的学生,如果你想参加“选调生”或“定向选调生”的招录,在大学期间,就不要交社保。因为社保缴费记录是基层工作经验的重要凭证,一旦有了记录,就与这个考试无缘了。 总体而言,如果你在大学生就已经缴纳了社保,这意味着“应届生”身份与你无缘了,想要考公职或落户特定城市,基本无望。 除了应届大学生之外,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也要认真对待“社保”问题,特别是这两类人。 第一类是实习期间没有签订正式合同的学生。由于档案还在校园中,实习期间也不属于正式员工,因此不需要缴纳社保。 第二类是“反复缴纳社保”的大学生。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对未来的人生比较迷茫,因此“频繁换工作”就是一种常态。 但有些学生不仅会换工作,还要换城市,所以会支付“两个以上”的社会保险,如此一来,很多钱就被“浪费”了。 从规定来看,是不允许个人多拿一份养老保险的,而保障也只能在某一个地区享受,不能多地同时进行。 如此看来,大学生在缴纳社保方面,不要盲目而从之,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最终吃亏的往往是自己。写在最后:
大学生缴纳社保,会有哪些影响?过来人坦言:可能影响应届生身份,这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真实使然。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保险不了解,只希望尽快缴纳,殊不知可能会影响自己应届生身份,在将来考公或考编方面,受到限制,甚至没有机会报考对应的岗位。 与此同时,即便是进入私企,那些“经常换工作”的大学生也要注意,不要频繁换地区缴纳保险,其实很多钱就“白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