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前期分流应届生(为什么马云说应届生去小公司)

马云建议应届生毕业先去小公司工作,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应届生到底是去小公司好还是大公司好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马云说应届生去小公司的原因

01大公司喜欢招毕业生,但是阿里不行

在过去很多大公司都喜欢招应届毕业大学生,比如微软啊,IBM等等。这些公司都很喜欢应届毕业生。“因为他们刚毕业嘛,相比起其他来说,一份工作才是他们目前最着急的,而我们大公司并不缺工作岗位,他们也都比较听话嘛,容易入模子”。

但其实在十年、十五年以后,如果整个公司,整个企业都是规规矩矩,听话的人,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会大大下降,因为长时间下来,听话已经形成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模式了,你说什么,员工做什么,没有任何另外的思考,创新能力会大打折扣。

02毕业生应该先去中小企业锻炼

应届毕业大学生,就应该让他们去中小企业去锻炼一下,不一定进大企业都是好事情,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像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些企业,大家都到北大,清华去招优秀的毕业生,那些小企业,中小企业的人才优势就被挖空了,跟我们拼人才绝对是拼不过的,我们在人才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这不是比较的一个点,因为根本没法比,拼人才没人能拼得过阿里巴巴。

让这些大学生、年轻人在中小企业工作三年五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过经历才有感悟,无论之前在哪里工作,自己的成长和对人生的理解,学习的理解,对公司成长的理解,对同事、对社会的尊重,这才是作为阿里巴巴员工需要的,有了这些,你再来阿里巴巴,我们照样会要你,无论你以前干过什么,做过什么,这些都不重要。而去中小企业的锻炼,恰恰能帮助他们成长为阿里巴巴需要的人!

03懂得人才的分流,人才不能垄断

阿里巴巴旗下有很多合作的中小企业在用,如果阿里巴巴巴把人才都聚集到阿里巴巴旗下,那么那些中小企业就永远也找不到优秀的毕业生,这样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就会受阻,人才不能垄断,让他们去中小企业发展也是培养和聚集人才的一种方法,并不是都要垄断到自己的旗下才算是培养,分流人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应届生应该去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工作

每年都有很多人问这个问题,当然这种问题的答案其实只有一个:因人而异。

大公司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小公司是一个村落,城里的看不上,村里的不想出去。

大公司喜欢专精,小公司喜欢全能。大公司就好像是一个机器,每个人都是他的零件,分工明确,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掌握一个点;而小公司则更喜欢的是全面的人才,小公司初期人力成本压力很大,更希望员工都是多面手,这就意味着,在小公司你要一人任多职,因此会有机会接触很多种类的工作,尝试不同领域,你会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锻炼,甚至参与公司决策。

大公司的稳步成长与小公司的野蛮生长。一般来说,大公司更想要性格稳定,可以进行沉淀的学生。大公司企业文化深厚,再加上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接受很好的职业培训,可以利用大平台慢慢成长,加薪和职位提升只要每个季度达成KPI,都可清晰预期。 而小公司更适合不安分、追求野蛮生长的人,比如那些在学校里就努力“折腾”小点子、小项目的人,这种人在大公司里会受到很多限制,无法完全发挥性格优势,而小公司往往执行高效,可以给你快速试错的机会,这对于还没有突出专长的同学来说,毕业后1-2年先去小公司锻炼,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这要看你自己了,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或者人生规划来进行选择。个人建议:如果可以有去大公司的机会,可以就去,如果遇到了发展潜力非常不错的小公司也可以考虑以下的。如果没有去大公司的机会,可以试着从小公司做起,学习基本的工作,在小公司,可以做很多部门的活,所以学到的就更多。

从2013年起,一项残酷的考核在四川自贡市大安区教师队伍中引发持续震动。

为解决城区学校超编、乡村学校缺编,教师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大安区于2013年、连续启动了两轮教师全员竞聘,以教学业绩决定教师去留。

记者了解到,教师竞聘分流并非大安首创,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举措,以期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缺乏的困境。然而,教师竞聘分流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在强调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的大环境下,此举会不会拉大城乡教育差距?是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师资均衡流动?

 一场有得有失的竞聘

“我们的音体美课程现在终于开起来了。”大安区牛佛镇中心小学校长陈仁举告诉记者,“以往因为缺乏师资而停课的学科,现在已经完全开设,师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牛佛镇中心小学的变化源于大安区启动的一场全员竞聘。陈仁举介绍说,竞聘前,该校一些学科因为长期缺乏教师而处于瘫痪状态,“我们也挂出招聘启事,有的老师投了简历过来一看是村小,转身就走了”。

为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大安区教育局早在2006年起就推行支教制度。“但当时的支教属于任务型,老师自愿申请支教,但分配到哪所学校由教育局安排。如果被分配到条件不好的学校,老师就不愿意。”自贡市大安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李昌志说。

记者了解到,牛佛镇共有17所学校,只有6所学校通了班车。许多支教教师放心不下家里,宁愿当天来回,于是交通问题便成为许多教师衡量学校条件的重要标准。

但即使是交通便利的牛佛中学,也并没有因支教而完全扭转师资缺乏的困境。校长付智广告诉记者,学校教师年龄普遍偏大,2005年到2010年就有20名教师退休,“我们招老师,不能随便找人来顶替,只能等教育局分配,一般分配来的都是应届生。2008年,我们招聘了5名大学应届毕业生,但因为待遇差,如今只剩一个人了。而每年支教的老师只有几名,相比现在缺编的20名老师,实在是杯水车薪”。

眼见任务型支教走不通,大安区教育局在2013年开始实施全员竞聘人事制度改革,全区统一职务岗位竞聘量化考核标准和尺度,推进职务竞聘量化考核和两轮竞聘改革,建立职称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三年一聘的动态管理机制,落聘教师将会面临待岗或者支教两种选择。

竞聘过后,城区和近郊7所严重超编的学校,一次就分流了60名教师到农村学校,全区共有107名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并享受一定的支教补助。不愿意去的教师则留在本校待岗,连续待岗两年将被解聘。许多农村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考核进入更好的学校。

 竞聘分流造成新的不均衡?

竞聘给大安区教师队伍带来不小的震动,部分落聘教师对此产生了不满。

大安区某中学教师马华(化名)半年前决定支教,这是他迫不得已的决定。他告诉记者,支教是为了农村学校高级职称的名额,“不然我一把年纪,谁愿意跑这么远”。

对此,大安区教育局人事股解释说,城区校编制满员,农村校缺编,让部分教师到农村学校申请职称也是分流的一个办法。“老师都是自愿申请支教,如果不愿意支教,也可以留在原单位待岗”。

但待岗的待遇却会降低,这让许多教师非常为难。马华就有两位同事落聘后不愿意来支教,只能在原单位待岗。按照制度,待岗两年若依然考核不合格,将会面临解聘。

“不任教哪里来的教学成绩?没有成绩如何考核合格?估计今年他们就会被解聘。”马华告诉记者。

李昌志则认为,一些教师对竞聘分流有情绪很正常,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我们竞聘时保证每名教师都有岗位,但一些老师不服从工作安排,执意留在原单位,我们不得已才设立待岗。”他告诉记者,城区学校本就超编,业绩不好又不愿意服从调配的教师,只能退出教育系统。

总的来看,竞聘确实分流了许多教师到农村,但是否真正解决了农村教师问题,付智广则不太认同:“分流下来的许多都是老教师,年老体弱,我们也不能安排过多的工作量,所以也没有解决难题。”

另外,付智广对这项制度还有更大的担忧,“竞聘考核让我们学校始终难以留住好老师”。大安区共有3所高完中,牛佛中学是其中一所。学校教师都比较倾向于到其他两所学校任教,所以这两所学校一旦缺人,就会以考调的形式离开,“我们学校就如同一个培养基地”。

城区教师越来越优秀,农村学校却只能接收落聘下来的教师。对这种“马太效应”,付智广有些束手无策,“我们是缺编学校,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接收分配的教师。但这样只会越来越不均衡”。

“存在剪刀差是必然的。”大安区教育局回应表示,在竞聘中分流到农村的教师有100多名,而农村教师进城的只有10名,“马太效应会存在,但不会显著”。对此政策,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质疑:“用农村学校接收落聘教师,反而会加大城乡之间的距离,有违教育均衡。倘若人力资源配置不好,更会加大农村师生的流失。届时农村教育无论有多好的硬件,都只是躯壳。”

 行政化式竞聘分流不可行

制度与现实似乎总是存在无法逾越的距离。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是教育行政化的结果。“竞聘如何考核?谁来考核?考核前后有没有培养方式?”他认为,如果说竞聘分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那么其中必然离不开培养,教师需要通过培养获得能力,而不能仅靠惩罚来激励。

“义务教育均衡是让优秀的教师到农村进行交流,而不是把一些教师进行‘流放’,教师轮换不应变为处罚。”熊丙奇说。

据媒体公开报道,湖南也曾出台过竞聘分流的制度。对不适合和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其他工作的人员坚决予以调整。两年内分流了2万多人,占全省教职工的4.78%。

与大安区不同的是,湖南省教师分流之后如何培养的相关制度也一并出台,中小学在编教职工分流之后实行内部转岗安置、流动调剂安置、鼓励进修学习等政策。流动到新单位的教职工,3年内可回原单位竞聘,同等条件下还可优先聘任。学习期间,工龄连续计算,正常调资计入本人档案工资。

专家认为,教师被动溢出本是正常现象,必须为落聘教师找到出口,建立后续培养机制,才算完善整个竞聘分流过程。但记者了解到,落聘教师与待岗教师的后续培养机制在大安区还是一片空白。虽然该区教育局回应称有一些在岗培训与在线培训,但开展情况究竟如何,还是一个问号。

除了建立该有的培养机制之外,熊丙奇建议还应建立同行评价机制,降低行政干涉。“国外多年前就已成立教师委员会,教育部门不能干扰,同行之间进行评价才能避免行政化。”

“没有考虑教师人性化需求的政策必然不能持久。想要让好教师留在农村,还是要激励他们自愿到农村支教。”纪大海建议,首先要解决教师的物质与利益需求,同时还应考虑教师的发展和情感需求。“不应让农村教师只感受到辛苦与清贫,还应让他们看到未来。如果教师们认为去农村支教是‘淘汰一族’,那么他们必然不会对农村教育尽心尽力,也就更没有人愿意到农村任教了。”(吴宇婷记者刘磊)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qin7.com/post/3110.html

相关推荐

小米新品YU7中文名揭晓,寓意深长

小米新品YU7中文名揭晓,寓意深长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小米公司以其卓越的产品和创新的科技理念,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小米公司正式官宣了其新品YU7的中文名,并详...

经验 2025-03-30 0 16

香港音乐界巨星陨落—李国祥去世

香港音乐界巨星陨落—李国祥去世

香港乐坛曾经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歌手,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音乐人李国祥,因病离世,令无数乐迷深感惋惜,本文将回顾李国祥的生平事迹,探讨他的...

经验 2025-03-30 0 24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