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17年的开年之际,对于我国财税领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一时期,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内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2017年初实施的一些重要财税政策措施及其对市场、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影响。
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力
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2017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其中包括:
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自2017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行业,通过降低增值税税率或增加抵扣项目等手段减轻相关行业负担。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延续执行: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继续执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并将执行期限延长至2019年底。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50%上调至75%,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这些政策直接降低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活力,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个人所得税改革稳步推进
针对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分类征收方式不合理、起征点偏低等,2017年初开始着手启动新一轮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包括:
调整优化税率结构: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调整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项目的税率档次和速算扣除数,合理拉大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减轻中等收入阶层的税负压力。
完善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新增教育、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方面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予以扣除,从而实现精准减负。
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新模式: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即将部分劳动性收入按一定比例综合计税,其他性质收入维持现行分类计税办法不变,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
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税制体系,让税收负担更趋于合理化,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个人消费能力、拉动内需增长。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地方债务管控加强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2017年初我国政府加大了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增加重点领域投入:加大对扶贫、教育、环保等领域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
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严禁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发生,加强债务风险预警监控和化解处置能力,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通过上述举措有效缓解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征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家税务总局也在不断推动着税收征管现代化进程,努力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
电子税务局建设持续推进: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搭建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税务服务平台,提供纳税申报、发票查验等多项功能在线办理渠道,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办事。
非接触式办税模式广泛应用:推广移动支付缴税、“一网通办”等新型办税方式,减少实体窗口等待时间,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税务稽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完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提高数据应用能力,打击偷逃税款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2017年初我国财税领域的各项改革措施着眼于长远发展,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决心,也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出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