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资产的合理定价不仅对于企业的财务健康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平,为规范资产评估行为,促进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拟出台《资产评估法》(以下简称“草案”),旨在确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的资产评估准则,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保护各类财产所有人、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制定背景及目的
当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迅速,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缺乏统一标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同一种类资产的估值标准差异较大,容易出现不公允现象。
2、监管机制不足: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了客户利益,影响行业形象。
3、专业人才匮乏:高素质、经验丰富的评估师数量严重短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4、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对于资产评估的规定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为此,《草案》应运而生,它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基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条文,通过以下几点来完善我国资产评估领域的法制建设:
- 明确界定资产评估的概念、范围及基本原则;
- 建立健全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制度;
- 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查;
- 加强政府监管职能,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 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一)资产评估原则
1、独立性:资产评估活动应当保持客观公正,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2、科学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进行价值判断。
3、公开透明性:评估过程及其结果必须向相关方公开,保证信息公开、真实、有效。
4、专业性: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执行。
5、合法性:遵循法律法规要求,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二)评估对象及分类
草案将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四大类别,并对其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这类资产流动性强,变现速度快。
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较长且单位价值较高的实物资产,如房屋建筑、机器设备等。
无形资产:涵盖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权利或权力。
其他资产:无法归入上述三类,但同样需要进行价值评估的项目,如长期待摊费用等。
(三)评估程序与方法
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如企业重组、抵押贷款、财产继承等),草案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流程和技术路线:
前期准备:收集信息资料,明确评估目的、时点和范围;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现场调查:深入实地了解情况,核实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分析测算:运用科学合理的模型工具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撰写报告:出具最终结论,并对其合理性作出解释说明。
提交复核:将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生效。
常用评估方法包括重置成本法、现行市场价格法、收益现值法等。
(四)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
草案规定设立专门的资产评估委员会作为行业监督协调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指导行业发展等工作,同时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
- 申请成立资产评估事务所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注册资本、办公场所、专职评估师数量等)。
- 每位执业人员需经过严格考试并取得执业证书方可上岗。
- 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提升技术水平。
(五)监督检查与违规处理
政府主管部门有权对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展开不定期抽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对严重违反规定的机构和个人给予警告处分直至吊销执照,并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实施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资产评估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资产评估法》正式颁布实施后,将极大推动我国资产评估事业走上规范化、专业化轨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规范市场秩序:通过立法确立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资产评估活动有章可循,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保障市场的正常运作。
-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职业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
- 扩大业务范围:鼓励多元化服务创新,拓宽收入渠道,促进整体经济繁荣。
《资产评估法》将成为规范评估行业发展的基石,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