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其行为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又可以归结为对不同层面需求的满足,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分析人类动机的基础框架,这一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虽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原本是用来解释个人的行为动因,但当我们把它放到财税领域时,也能发现这一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深刻的启示意义。
生理需求——基本税务服务供给
对纳税人而言,最低层次的需求便是能够快速便捷地完成最基本的纳税义务,这包括了了解和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准确计算应缴税额、顺利进行申报等环节,政府及税务机关通过优化办税流程、加强政策宣传、提供电子报税平台等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纳税人办理业务时对效率和准确性的要求,在面对突发状况(如新冠疫情)导致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合理的延期缴纳税款或税收减免政策也能够帮助纳税人缓解暂时性的经济压力,从而保证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维持正常经营和改善生活质量上。
安全需求——稳定公平的税收环境
安全需求不仅涉及个体的安全感,还包含对于未来发展的确定性预期,在财税领域中,则体现为企业和个人对稳定可预期的税收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税负水平等方面的追求,构建科学合理、透明公开、执行有力的税制体系有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而持续强化税务稽查力度,则是从根源上打击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确保所有纳税人都能在同等条件下开展竞争,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社会需求——增进民生福祉
当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并处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时,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交流互动、建立归属感的需求,具体到财政收支领域,政府应通过公共支出项目,如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为公民创造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和空间;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业创新活动等措施带动就业率提高,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尊重需求——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达到这一阶段后,企业和个人不仅仅满足于获得必要的物质保障,更期望能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政府部门应当致力于打造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让遵规守法的企业和个人成为榜样,激发其他人主动履行纳税义务的积极性;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税收服务质量和效率,简化办税手续流程,使纳税人感受到自己的合法权益被充分重视和保护,进一步增进税企互信,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新格局。
自我实现需求——发挥税收功能作用
当企业和个人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之后,它们可能还会进一步思考自身在更大范围内所能作出的独特贡献,在此背景下,税收政策就应当发挥出调控资源配置、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的作用,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大型企业积极投身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支持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深耕细分市场,成为所在行业或地区的领军者,从而在助力国家长远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财税领域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纳税人心理动机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世界中的情况远比理论描述得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特征灵活调整税收政策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