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表是评估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重要工具,一张清晰、准确的现金流量表不仅有助于管理层掌握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也是投资人评估公司健康程度的关键参考依据,下面将详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 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通常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分类,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以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经营活动现金流主要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构成。
投资活动现金流主要反映企业购买或出售长期资产的活动,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投资的现金流出,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投资的现金流入等。
筹资活动现金流则反映企业向股东分配股利、筹集资金的行为。
2. 收集所需数据
- 从损益表中获取有关经营活动的信息。
- 查阅资产负债表中的变化记录。
- 分析应付账款、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账户的变化情况。
- 汇总所有与投资及筹资相关的活动信息。
3. 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
直接法直接按照现金收入和支出项目进行调整,以销售商品取得的现金、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起点,加上或减去相关变动项目的调整数后,得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间接法一般是在净利润基础上调整非现金交易的影响,具体步骤包括:
1. 从损益表上获得净利润数额作为起始点;
2. 考虑折旧、摊销等非现金收支事项;
3. 考察存货、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等资产负债表科目变动情况并予以调整;
4. 最终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 编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这一步需要根据企业买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相关记录来计算现金流入量(比如出售上述资产所得)和现金流出量(例如购置费用)。
5. 编制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筹集资金的行为,以及向股东分红支付的现金支出等内容。
6. 列出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将三类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加得出当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总增加额,并与期初现金余额相对照,以确认期末现金总额是否正确。
7. 校对与检查
编制完成后还需进行全面核对,确保所有数据无误且分类合理。
8. 分析与解读
完成编制后,应进一步分析各项现金流动向背后可能隐藏的经济实质,如经营活动现金流充裕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良好;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较多提示可能存在资产处置行为等,通过深入分析,帮助管理者更精准地把握公司的财务健康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9. 定期更新
鉴于财务状况会随时间不断变化,建议定期(如每季度末或年末)重新编制最新版现金流量表,持续关注企业现金流动态。
正确无误地编报现金流量表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日常运营决策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