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小语种学生就业前景可观,但需全面发展个人素质,灵活适应市场需求。
一、北外小语种学生的就业前景取决于多个因素:
1、全球化和经济发展对小语种需求不断增长,提供了就业机会。
2、北外作为国内著名外语学府,培养了高质量的小语种人才,为就业增加竞争力。
3、国内外企业、政府机构和文化交流项目对小语种人才有需求。
4、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岗位有限、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等。
二、北外小语种专业就业方向:
1、俄语就业方向: ?
中央电视台、自由译员、国家部委公务员、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大学或中学、外资企业、外交部、商务部、农业部、中联部、对外友协等机关的;中石油、中海油、工行、建行、中行总部的。 ?
2、日语就业方向: ?
日语口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外交部、商务部、教育部、财政部等中央各大部委外事机构;中日友好协会、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及各省市外办、大学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三资高科技企业等。 ?
3、法语就业方向: ?
国家机关: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文化部、安全部、工商总局、中央编译局、各省市外办等。国有企业:保利科技、中国路桥、中航技、中水利、中铁、中电子、中土木、中色集团等。
小语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
如今几乎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可小语种专业学生就业却是一枝独秀,就业率达到近百分之百。
这种就业竞争力很快就带动了培训市场,小语种学习的不断升温使得社会培训机构纷纷推出小语种培训课程,每年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在上海市场,在长三角很多经贸发达的城市中尤为突出。
二、发展趋势:
1、需求不均有潜力。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小语种的投资力度,但小语种人才在整个中国市场上仍属于“稀有动物”,各地分布明显不均。 ?
2、鼓励“双枪”重在复合。
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的到来,中国的市场日渐国际化,各国客商也纷至沓来,可以预见,小语种人才将逐渐紧俏起来。
2022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
应届毕业生6k是不是太低了如下:
如果是应届生能够拿到7K,证明你学历还是不错的,一般本科毕业生薪资达到7K的并不算多(有过培训经历的可以除外)。
租房1500~2000,吃饭1500~2000,可以算算你还剩下多少。(刚毕业也不要想着太高消费,食宿四千块,顾好自己还是没问题的)
短期不要太看重薪资,刚毕业的学生,尤其是到北京闯荡的,都有股冲劲,努力好学,要多利用工作与业余时间提升自己。
前期多积累经验,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公司也会看到你的价值,待遇会提升很快,或者跳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关键是你要有价值,而这就在于你的积累。
毕业生选公司不要只看重待遇,还要看公司怎么样,行业怎么样,是否适合自己发展。
选择很重要,其次是个人努力,而不是刚毕业时的待遇。要克服焦躁心理,不然难出头。
优势:
1、户口优势。
多数城市为引进人才,甚至提出应届生可直接落户,而非应届生想要在一二线城市落户只能通过更多的途径。而户口恰恰又决定了你买房、子女教育等问题(虽然刚毕业的你,可能成家立业还有点早)。
2、考试资格优势。
大家应该了解,国考、省考等招聘考试,很多职位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
尤其是公务员,在每一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都有许多职位专门限定“应届生”报考,我们都知道考试的竞争压力有多大,多一个条件限制,就能减少很多竞争对手。
2022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整理如下:
上海交通大学以87.7的薪酬指数位列第一,清华大学以0.01分之差居于次席,中国人民大学跃升12位,以86.8的薪酬指数排名第三。其余前十名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整体来看,居于前列的多为985、211高校,名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就业质量也就较好。
上升最快的是北京科技大学,在2021年排名第96名,而到今年已经排在第60位,上涨36名。上海电力大学由2021年的101名到今年的66名,涨幅也颇大。
下降最多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2021年还居于第36名,2022年却只在第76位,直降40名。此外,南京邮电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降幅也颇大,均超过了25名。
平均薪酬,毕业生平均月薪能超过12000元的高校有2所,分别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月薪过万的院校有54所,中南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虽然排名在50以后,但毕业生平均月薪仍然可以过万。
前20名中,多为综合和理工类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两所语言类大学进入全国前10;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两所财经类大学进入全国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