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2017应届生建议(对于应届毕业生,你有什么建议)

给应届毕业生的几条建议

最近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不好了,政府和媒体都很关注。今年有700万应届毕业生等待就业,加上金融危机,一片惨淡貌似是在所难免了。最近做了两个节目,几乎都是这个话题,所以我总结了10个个人认为很重要的建议,与诸位正在求职应聘的朋友分享,共勉。

1. 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

据说现在应届大学生群体里有相当部分的人患有“求职恐惧症”,表现为:认为自己和其他同学比,毫无优势,简历空空荡荡,压根就不敢去面试。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了一次,被稍稍打击一下,就再也不敢面试了。于是,每天诚惶诚恐的躲在学校里,过一天算一天,等待最终的宣判;要么就是,觉得“还没准备好”,能多在学校念一年算一年。可实际上,你不去准备,就永远准备不好!其实人的心态还是很重要的,遇事主动积极(Proactive)是一个人最最基本的优秀价值观,越早越积极的从校园走出去,就越容易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如果你认为自信是一个优秀品质,那么就从求职开始,做一个主动积极的人,哪怕是屡战屡败,那也要屡败屡战,很多人优秀的选手都是这么过来的。If you don't try, you will never know.

2.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当不了好士兵,就不可能成为好将军;当然,当的了好士兵,大部分也成不了好将军。我从16岁开始,在街头摆过摊、当过写手、卖过电话卡、在电脑城打过工;创业以后,做过研发、测试、销售、客户支持、文档撰写员,美术设计、产品经理、BD、Marketing,尽管有些岗位我做的不好不专业,但基本上现在公司里所有岗位我都做过,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令人终生受益。天天想着一出来就做大事而不愿意从基础做起的,或者有个好大理想,但就是照不进现实的那种,劝君醒醒,经济形势都这样了,填饱肚子比做白日梦实在的多。要明白,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并不重要,年轻人放低身段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尊敬。不要做一个输不起的人:因为如果你输不起,那就很难能赢。人生是场长跑。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3. 勤于接触社会,别没事就赖在学校

中国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而进行课程设置的,所以请先想好自己是不是要当科学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你大学和研究生所学的东西大部分都会还给老师,很少能用上。这个事情现在怨天尤人没有用,因为你我都改变不了。对于不想做学者、当科学家的同学来说,你能做的,就是越早走出那个“象牙塔”越好,社会才是你的舞台!最好是大二大三就开始做些社会实践:打点工、寒暑假找个公司去实习,或者跟着老师同学在外面跑跑,从体力活/低附加值的工作开始做起,赚点钱更好,不赚钱就当长长见识,很不错的。如果你以前没这概念,现在大四了,临阵抱抱佛脚,找些打工或实习的机会,也比连佛脚都不抱的要好。以我面试几百个应届毕业生的经验来看,你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会让你在真正应聘时和其他同学完完全全的不一样,会让你轻松的摆脱“泯然众人矣”的烦恼,疯狂的被加分!

4. 无论如何,尽量不要在家待业

父母养育了你那么长时间,在国外18岁就应该生活独立了,可在中国父母还在承担你的大学学费,生活费,这已经有点不正常了。大学毕业你就应该养活自己了,因为再过几年你就要担起养活父母和组建家庭的使命了。如果你因为不愿意去基层的岗位去工作,老是梦想天上掉下一好工作来,在家里呆着,更有甚者,靠父母的钱在家里养尊处优,“闲散快活”的过一天算一天,那真是非常糟糕的情形。千万别这样!父母可以帮忙,但你自己永远应当是求职就业最大的驱动力。如果你毕了业,没找到工作,正在家待业,并且你每天有一种像马蜂叮咬一般的感觉的话,那种感觉就是对了——你很快就要脱离待业状态了。人有时候需要饿一点,才能激发动力,请别让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了。

我是过来人,结合当时自己以及身边同学找工作时的情况来看,我的建议就是一条:应届生找工作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走哪条路,然后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

对于应届生来说,大四的时候就要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我们毕业无非就是几个大方向:一是进企业,二是考体制,三是创业。

毕业的时候,我身体的同学有的去参加校招进企业,有的是跟着亲戚干然后准备创业单干,也有的和我一样选择考体制。如果自己有暴富梦想,那么创业是最好的;如果想挑战自我的话,建议企业;如果想安稳的话,可以考虑选择体制。想清楚自己选择哪条路,可以在后面的生活和工作中少一些波折。

记得我宿舍的一个兄弟,因为自己专业知识过硬,所以开始就决定了从事专业工作。他从校招开始就应聘了软件开发的岗位,随着经验的积累,后面换了几份工作都是软件开发的工作,公司是越来越大,薪酬也是越来越高。让人很羡慕。所以说,专业知识过硬,能力强,适合去大企业,那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我一个老乡就不同了。他是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统计专业的,毕业的时候通过校招去广州从事专业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跟着我一起参加公考。他说,广州是一线城市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也比较快。房价也高,消费也不便宜,总感觉自己无法在这个城市扎根,开枝散叶。所以,如果自己各方面都普通的话,不建议到大城市企业发展。

我是大四的时候,由于专业不过硬,也没有很高的挑战斗志。通过自己身边的老师、长辈、学长了解到,体制内的工作还不错,比较适合我。公务员比较稳定,待遇也不错,至少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如果是自己家乡城市的公务员或者是老师,还是可以离家近,照顾家庭,一辈子有一套房一部车,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所以,我就决定了考体制。考体制也不是一次就能够成功上岸的,我也是考了好多次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才考上的。从毕业开始,到最后考上公务员,也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所以,如果你也是求稳定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考老师、公务员、事业单位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qin7.com/post/224.html

相关推荐

在缅华人泪目,大楼压住了我的父母

在缅华人泪目,大楼压住了我的父母

在缅甸的华人社区中,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正在上演,一位华人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哽咽着说:“我爸妈被大楼压住了,”这样的情景,不仅触动...

问答 2025-03-31 0 20

揭秘美的彻底清仓小米背后的玄机

揭秘美的彻底清仓小米背后的玄机

美的彻底清仓小米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举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美的彻底清...

问答 2025-03-31 0 21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