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协议签了还是应届生吗介绍如下:
签了就业协议后,只要还未毕业的,还算是应届毕业生。
就业协议书只在签劳动合同前有效力,如果签订了就业协议,但是没有毕业且尚未入职(没有使用报到证),仍然算作应届生,还可以参加校园招聘、报考公务员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违约,还是要承担支付违约金等相关风险哦。
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后就会失去应届生身份;超过择业期,不管是否找到工作,应届生身份都会失效。但对于“二次入学”,即工作后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考取全日制高校学历教育就学(一般指研究生学历)后,在入学期间暂停缴纳社保,待毕业时仍视为应届毕业生。
应届生的分类:
1、当年应届毕业生: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学生在学的最后一年,即将毕业但还没拿到毕业证,处于实习或待业状态。
2、择业期的应届毕业生(国家公务员招录或其他有明确认定应届毕业生说明的):已经拿到毕业证,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在择业期内。
就业协议书指的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是三方。就业协议书一般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简称“就业协议书”或者“三方协议”。是为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签定的协议。
签了三方协议就不是应届生。应届生应具备以下几种条件:
1、毕业时有没签三方协议(签了三方的话报到证上会有报到单位认为就业);
2、有没缴纳社保(审核严格的单位可查社保看其有没工作);
3、可否由学校按应届毕业生派遣(报到证一般为2年有效期如果过期,自己确未工作,可回学校重开报到证按应届毕业生派遣)。 ?
三方协议一旦签署,就意味着大学生第一份工作就基本确定,因此,应届毕业生要特别注意签约事项。高校就业办一位老师说,大学生签三方协议前,要认真查看用人单位的隶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