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济生、廖秦平、吕涛祖孙三人都毕业于北京大学,还是北大医学部校友,三人都成为妇产科医生,并且都选择支援边疆,治病救人,她们的事迹非常了不起,被无数人点赞,那么这样的事迹感人吗?非常感人,让人佩服。
第一、远赴边疆治病救人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而她们毕业于名校,本来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好机会,但是她们义无反顾选择了远赴边疆治病救人,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而且她们都是女性,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让人刮目相看,非常伟大,尤其是姥姥秦济生,她拖家带口,还是选择赶往边疆,为边疆老百姓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祖孙三人的事迹非常感人。
第二、艰苦奋斗
作为女性,祖孙三人支援边疆是非常不容易的,边疆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需要有强大毅力和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很多生活上的困难,才能适应边疆生活,而她们完全没有被艰苦的条件打败,在不同时期,选择远赴边疆治病救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所以她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感人。
第三、责任心强
秦济生、廖秦平、吕涛祖孙三人支援边疆,每个人的责任心非常强,姥姥秦济生一心一意为保护孕妇和婴儿活下来而努力负责;母亲廖秦平一心为女性寿命更长兢兢业业;吕涛则深耕妇产科领域,为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尽职尽责,她们靠着强大的责任心,在边疆默默辛勤付出,不怕辛苦和流汗,三代人传承着妇产情,不忘初心,为边疆女性的健康做出贡献,非常令人感动。
第四、一种传承
祖孙三人都是妇产科医生,她们血脉相连,彼此之间传递着女性力量,为女性健康付出,这种医者父母心的传承非常令人敬佩,三代人坚守初心,形成了一种传承,实在是太感人了。
总之,秦济生、廖秦平、吕涛祖孙三人的事迹非常感人,她们的奉献精神,强大的责任感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点赞。
我想当一名村长,我高中毕业,我想去西藏,新疆或其他贫困的地方,反正就是哪最穷我去哪,怎么办》?
支边,即支援边疆建设。支内,即支援内地建设。
1986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中规定:鼓励科技人员到边远地区工作;边远省、自治区可以在国家规定的政策范围内给予一定优惠待遇。
1995年3月和1996年10月,中组部、人事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为西藏、新疆选派干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定期轮换进藏、进疆的干部,除和派出单位同类同级干部一样享受在内地的住房、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外,还可享受一次性的补贴。
他们在藏、在疆工作期间,享受所在地区同类人员的地区津贴和其他各项待遇。休假和探亲,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可合并使用,一年一次,往返路费由派出单位承担。医疗费用的报销,采取在西藏、新疆治疗的,由西藏、新疆所在单位报销;在内地治疗的,由派出单位承担,等等。
扩展资料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采取民族地区自己培养与内地支援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多渠道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建设人才。内地许多大学毕业生、教师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各级院校工作;
内地高等院校接收大批来自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广西、青海、贵州、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学习或进修。
百度百科-教育支边
百度百科-支边
基本上我知道的途径就只有大学生村官的考试了,但是这个要求大学本科,党员,而且如果是西藏的话,要求是西藏生源,不仅如此,当了村官也未必能当上村长。
有个西部志愿者的计划,是可以来西藏的,但是似乎要求专科学历以上。西藏整体来说不是个贫穷的地方,只是海拔高,工作条件比较艰苦。
如果说楼主想要支援边疆的话,可以直接来这边比较贫苦的地方找工作就好,只是能找到什么样的,就不能保证了。我在西藏,听说西藏艰苦的地方是没有电的,有的地方的水也是不能喝的,会让人涨肚,吃不下饭。艰苦的地方的藏民也许不会说汉语,沟通是个问题。如果是女生,可能会被欺负。
如果楼主只是想要有个工作的话,建议还是待在内地,西藏的高海拔已经导致很多人得了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果身体不好的话,是不行的。我有个亲戚刚到那曲工作,得了小感冒就去世了。原因是感冒在高原容易引发肺水肿。在西藏工作相当于拿命换钱。健康的身体是比什么都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