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毕业生来说,在毕业之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毕竟每年大学生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很多人都进入国企和央企,然而国企央企岗位在招聘人数上一般都偏向招聘应届生,不会招聘往届生。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就来简单的说一说吧!
1.国企央企招聘方式不同
国企央企很大一部分招聘人数都是通过内部招聘,尤其是管理层岗位的空缺,都是通过内部培养人才消化。国企央企都有很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晋升体系,比如国企某个管理层有岗位的空缺,公司就会发出内部招聘公告。符合相关标准的员工就可以报名参加。在国企央企内部工作了一些年的人员通过岗位晋升一步步走向管理层。而一些技术层面的岗位,则会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就是通过校园招聘招纳人才。
2.应届生更加好培养
应届生就犹如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但是有满腔的工作热情。你交给他的事情,他会很认真的去做,虽然最开始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而且这是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第一份工作一般人都会很认真的去对待,而且对企业的忠诚度很高。往届毕业生因为已经工作了几年时间,早就消耗了对工作的热情,不如应届生好培养。
3.国家政策要求
央企每年都会吸收一些应届毕业生,是因为央企国企都是国家的中坚力量,要承担帮助提升国家就业率的责任,我国每年的大学生数量高达几百万之多,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央企国企自然而然要帮助国家分担。
4.应届生有落户指标
应届生有落户指标政策,国家规定每一位新生都要有户口,国家只会颁发一次户口,所以这些户口政策对上一代毕业的学生并没有什么作用。已经毕业的学生就已经属于社会人才,就属于社招。
应届生怎么进国企
先说一个底层逻辑:优质国企特别是央企好岗位一般不社招,油水大的地方谁都想来;容易社招进去的岗位一般都不是好岗位,不是偏远穷,就是老破旧。所以,好岗位即使社招,也轮不到你,为特定人员量身定制的概率偏大。遇到社招又容易进去,你要警惕,别看表面,可能把你派到一线偏远岗位去。
曾任国企HR,面对这个问题时常无语,这是国企特别是央企的痛点。以前,企业也想社招。消息还没有发布,人力资源部经理手里接到一大叠条子,接电话接到耳朵痛。人力资源部经理很苦恼,拿着条子给一把手,一把手从自己办公桌里掏出更厚的一大叠条子。班子每个成员手里都有一大叠条子。就几个岗位,上百张各路神仙的条子,满足一个,得罪一片。人力资源部经理出主意,把这几个岗位修改为偏远地区的一线岗位,顿时条子就没了。
后来,领导都聪明了,从此关闭了社招的大门,真的满足不了,也得罪不起。天下没有净土。极其特殊的关系,企业也会采取极其保密的方式安置人员,社会上的人根本不知道,企业内部人也不知道,具体方法就是曲线救国等潜规则。
所以,你是应届生,千万要尊重基本潜规则,一定要积极参加校招,千万不要等社招。好岗位不社招(关系户太多),好招的岗位一般都不是好岗位,因为没人争的岗位才会放出来社招。比如,工程施工类的国企经常社招一线施工人员,那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岗位,稍微有点家庭条件的谁去受那份苦?
当然了,有些传统老国企还有习惯思维,空缺岗位一般只招企业子女,如果走校招,很多企业子女都不够条件,往往就是定向社招,表面上公平公开,其实定向面向职工子女。这种社招,外人很难进去,面试那一关你就别想了。
还有一个原因:国企特别是央企体量规模都比较大,内部队伍庞大,自行建立内部培养和成长体系,喜欢培养使用土生土长的人才,这类人才相对忠诚。小私企为什么喜欢社招,就是因为它内部缺乏完善的培养接替体系,社招成熟人才,直接定岗,成本最低。
总结一下,国企特别是央企社招难的主要原因:
我曾经担任多年的国企招聘负责人,第一次社招一个特殊专业岗位,接受我们部门经理收到129张批条,总经理想了三天三夜,哪个都不敢得罪,发布公告取消这次招聘了。我举这个例子,你就知道社招进国企有多难了?难的是人情关难过呀。所以,那家国企从此永不社招,把门彻底堵死,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轻松多了。
一是难度大的核心因素,招聘数量小。
国企尤其是央企,主要招聘渠道是校园招聘,这是因为校园招聘可以批量进行,程序严格,监督多,易于评价,弄虚作假的余地相对较小。社招的难度是,招聘量小,人情关系太多。比如,校招可以规定985是门槛,社招可能会说招聘专业人才,但这个人才怎么界定标准?人才的标准就模糊,你说发表论文多,他说发表论文多不代表他有实践能力,于是就产生了混乱,上级塞一个关系户进来,就说他是人才,你也没有办法否定他。
二是难度大的主要因素,竞争压力大。
刚才说了,校园招聘有三个硬条件,就卡掉了99%的关系户:一是应届毕业生;二是学历;三是专业。所以,最公平的招聘还是校园招聘,大学生一张白纸,评价标准相对客观,正如三条硬条件。社会招聘,难点是人才的评价。往往是评委说了算,这就造成了关系户走人情的空间。社会招聘,报名的特别多,条件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你竞争压力大,压力大在面试关。内定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多国企不社招,就是杜绝人情风。
三是难度大的原因,就是社招优质岗位要求高。
国企社招,除了偏远施工单位、一线操作岗位、劳务派遣岗位大量社招外,好岗位一般不社招,即使要社招,要求的门槛很硬很高,杜绝走后门现象。比如,最近某石化央企搞社招,招的都是内部没有的特殊人才,因为他们新成立了金融风险部 ,这方面的人才,企业内部确实没有。面向全球招聘,条件高的吓人,一般人根本不够条件。招来的人才,都是国际化的高端人才。这些岗位走后门的不多,因为你来了也干不了。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一是国企特别央企建立新业务模块,企业内部没有成熟人才,或者干脆没有这类专业人才,一般会社招,面向的一般都是成熟人才,应届生就别想了。比如,某央企成立金融板块,内部没有金融专业人才,那么就面向社会招聘成熟人才。
二是国企特别是央企也社招紧缺人才,比如,随着业务升级,走向国际,缺乏国际化人才;面向市场升级,缺乏成熟的销售人才,企业内部实在没有这类人才,一般会社招。
三是国企特别是央企实行职业经理人或职业雇员改革的领域,比如某央企搞互联网销售,自己没有这类人才,直接全球招聘,高薪招聘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
这类特殊、紧缺、升级型的社招岗位,一般面向成熟人才,不面向应届毕业生。同时,这类岗位都是优质岗位,盯着的人也多,很多领导为了避嫌,一般委托第三方或内部成立招聘委员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开严肃的,不太找安置性人员,毕竟招进来要直接做事的。
下面,介绍一下,国企特别是央企招聘的渠道和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今年毕业生大约900万人,加上这次特殊情况,就业难成为当前热点。很多央企和国企都响应上级号召,为了消化就业压力,纷纷开始扩招。对广大学子来说,今年反而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很多人认为央企招聘很难,自己没有关系,想都不要想。今年,求职再难,混得再难,也要应聘央企的职业,试一试央企的扩招。如果你摸透这4个潜规则,进入央企后,余生安稳,越混越好,你就偷着乐吧。
第一,央企招聘主要渠道分为四种:
一是校招,主要是秋招,还有少量春招。
这是大批量招人,比如,2020年,中国最大企业某石化为了消化社会就业压力,首次增加了春招,与秋招计划合并,扩招到一万人。招聘渠道有三种:一种是公司官网的招聘频道,这是最准确的。二种是各大招聘网站发布招聘公告。三种是直接去校园招聘。
二是社招。
越是好的央企,社招余地越小。因为大家都想把子女送进好企业,社招,相比校招,灰色渠道就太多了。比如,能力怎么界定?经验如何评价?最担心就是裙带关系和近亲繁殖。所以,优质央企很少社招,自己的人才很多,自己培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社招。但是,对一些特殊专业,比如某石化成立金融事业部和网购事业部,原来没有这种专业人才,他们就进行社招,主要招成熟人才。渠道,也是公司主页和招聘网站。
三是定向招聘。
比如,某石化每年三四月份,就到专业大学的核心专业进行“抢人”了,等不到秋招,核心专业的毕业生,都被抢光了。
四是定向安置招聘。
比如,转业军人、改制企业安置员工等等。需要央企出面接纳安置的,上级给指标,你必须安排。最多就是让你去面试挑一挑,甚至直接给你派人来了。说是招聘,基本不公开的。
第二,央企的招聘程序,主要有四道程序。
一是网上报名,进行初步筛选。
主要是对学历、专业、外语水平等硬件进行把关。校招,主要面向应届生,就是次年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留学生(留学生给予2年就业期)。
二是笔试。
有的是现场笔试,有的是网上笔试。其中,很多企业要有外语水平测试。
三是面试。
面试一般按照笔试的1:3-1:6的比例选取人员。面试,由各单位自己组织。
四是录取、签约(三方协议)、培训上岗。
有的企业,录取之后,会让你提前入职,早一点实习。有的企业,早早的举办培训班。比如,某银行签约之后,就开始封闭培训,许多人即使参加了培训班,后来又面试了其他更好的单位,不来报到了。
第三,央企的录取条件。
央企分为很多种,央企内部,招聘单位又分很多种、很多层次,内部单位又分机关还是基层,等等。录取的条件,当然不一样了。
一是总部的管理培训生,这个是最高级别的。将来可能去总部工作,起点高,收入高,进步快。所以,要求学历和专业和综合素质都比较高。比如,某石化去年招了60个总部管培生,基本都是清华北大硕士博士。
二是央企二级公司的总部。这一块很少招人,因为央企有规定,毕业生不能直接进机关,一般都要在基层锻炼二年,但是有些专业,二级公司机关直接招人,因为急需专业人才。那么,985/211的硕士,是一道基本的门槛。当然了,专业要对口,要过硬。
三是央企三级公司。这一块就五花八门了,好的单位,起点是硕士,差的单位,二本就要了。有时候,专业比学校重要。比如,某电力公司招聘,华北电力的核心专业毕业生,可能比浙大、人大的普通专业要抢手。但是,三级子公司的层次,大多数名校生就不感冒了,报名比较少。
四是央企的四级公司及以下单位。这里说的就是一线岗位了,分化就更严重了。比如,有的能源企业,所谓的一线岗位,就是到山沟里找矿去了。有的工程企业,所谓的技术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技术,而是到偏僻荒原的工地上工作了。
所以,你要一定要分清招聘的内情啊。你奔着二级公司总部机关去的,结果招进去之后,一竿子把你分配到山沟里的工地上,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每年的一线毕业生流失率还是很高的,就是进到央企之后,以为自己是白领,结果到了山沟里,穿上工服就像“逃荒”的。
第四,央企招聘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是户口问题。
一般城市,央企肯定给你解决户口。但是,北京上海,户口问题,就是第一大难题。所以,你要一定看清楚,招聘海报上的表述。一种是承诺,全部解决户口,一种是承诺,分批解决户口,一种是告诉你,排队解决(能不能解决就看你的运气了)。这是因为,央企在北京上海,能拿到户口指标是提前核定的,所以,招聘时会注明。千万要看清楚,不是任何单位都能解决户口的。
二是工作地点问题。
这一点特别要注意,有的招聘海报写的明白,有的就写的含糊。比如,北京单位招聘,工作地点可能写到山东、四川、新疆等地,有的时候,面试官也会问你“服从分配吗?”可能现实就是,你是北京单位招人,可能前几年在新疆、四川等地的一线单位工作。将来能不能回到北京,还要看你的运气。
三是分房、住房、租房等问题。
有些央企是有分房政策的,有些央企没有。这一点比较重要。你一定要找内部熟人打听清楚,这一点,招聘广告上有的会写,比如,北京某供暖企业,会以分房来吸引名校毕业生。但大多数招聘广告上不会写,这一点差距很大,你一定要打听清楚。比如,有的央企不分房,但是给你每月的住房补贴和租房补贴,有的住房补贴2000元、租房补贴3000元,可以发放十年。你对比工资的时候,这些内部福利,要搞清楚,有的福利比工资水平还要高,如果错过了好单位,真可惜。
四是社保、福利等问题。
有的央企隐形福利特别好,有的央企就差一点。央企内部的企业之间,也各有各的政策,如果你有熟人条件,一定找个懂行的人打听清楚。比如,有的央企社保缴费基数高,有的央企的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和基数都高。比如,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国家规定是5%-12%。假设你的工资是5000元,有的企业按基本工资3000元的5%缴住房公积金,有的企业就敢按企业平均工资10000元的12%给你缴公积金,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每月就几千元。
五是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问题。
招聘海报上,这一块基本不明说,企业之间的差距很大。如果有条件,就要通过内部与行家打听清楚。比如,有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买的是6000元的,有的企业买2000多元,员工看病报销比例和额度都不同,这一块的隐形福利巨大。企业年金,可以按照1-8%给你缴,好单位敢按员工平均工资给你缴,每个月的差距就是一两千元。
所以,要应聘央企工作,不仅仅需要掌握招聘渠道,把握笔试面试的要点,还要懂各央企里面各级分子公司的招聘方向和就业地点。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如果有条件,就要通过熟人打听好内部的各种隐性福利(不是熟人,不会告诉你的),真正的差距,并不体现在明面上的工资水平,而是体现在各种综合福利上面。你每月住房公积金500元,北京的单位高的可以达到6600元。你每月挤出2000元租个地下室,别人每月10元钱住着单位公寓,还享受2000元住房补贴和3000元租房补贴。
想进入国有企业在求职阶段要注意什么
1. 突出与岗位匹配的学生会工作经历、有含金量的获奖或培训证书
根据我以往的经验的,如果有一个学生,他有十几个证书,但是每一个证书都是参加一个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就可以获得、或者说花一点钱就能获得,你拿了一堆这样没有含金量的证书给HR,反而有点哗众取宠的负面影响,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们一般不会录取这样的学生的。
另外有的学生呢,就会提到说他曾经做过这个各种各样的社团的干部,其实在国有企业招人用人方面,这些并不太看重。我们最重要的还是看学生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衣着相貌等等,所以呢,大家还是找实际的东西来展现自己的特点比较好。
2. 基本能力能够是否能够达到岗位要求?
这个基本能力是指什么呢?比如说,我要招聘一个办公室的行政助理,如果学生能够提供给我一部分曾经发表的文章,或者曾经推送过的微信软文,或者曾经做过的策划方案,那么,这些材料,也就从专业上证明了他的基本能力达到了我们的岗位要求。
3. 如何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案例一:之前我去面试学生,为加油站招聘一部分员工。在招聘的过程中,我就问他我说你们有多少人曾经到过加油站?许多同学说没有,只有两个学生站起来告诉我,他们去看了。因为我们的招聘信息都会提前发布,所以,这两位同学通过招聘信息,充分了解了自己应聘的岗位,也提前做了相应的准备,这样在面试的时候呢,我会特别关注这两个同学。
案例二:国有企业的面试,基本上都是一对多的面试。怎么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或者十分钟之内让HR关注到自己?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当时我去某个大学去招聘,因为这个学校我们每年基本上都会去,所以与老师比较熟悉。在招聘时,我对学生说:“你们某某某老师我很熟悉,这次来呢,也没有和他联系,因为我想给她一个惊喜。你们谁能告诉我这个老师在不在办公室?”然后很多学生就会说我不知道。但其中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说,王老师,你等一下,我正在给我的同学发短信,让他帮我去确认一下老师是不是在办公室。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在十个人里面,我就记住了这个学生。
给大家举这两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当所有的应聘者都摇头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具备一个点头或者说一个应答的能力!
4. 面试打扮应该匹配应聘岗位的气质形象
在面试的过程之中,可能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啊,有些同学就画着装,拎着LV的包过来面试,甚至有些同学会和我们聊很长时间与应聘无关的事情,实际上,这些行为并不能为面试加分。
男同学,面试时,头发最起码要干干净净的,如果穿白衬衣,至少领口袖口要是干净的,鞋面也要干净,不要穿一双拖鞋就来面试。女同学可以画一点淡妆,头发呢也要干干净净的。
其实,面试时没有必要千篇一律的大家都穿着西装,因为我们日常的工作状态中也不是西装革履只要稍微偏商业装一点就可以了。女生切记,不要为了引起HR的注意,奇装异服。
我去招聘员工,是招聘将来的同事,也有可能,这个人会发展成为朋友,或者创业伙伴。所以同学们最起码让我见到你以后,觉得踏实、安全、精干,能帮助我解决工作中的困难,而不是让我有一堆的顾虑。
5. 投简历的时候呢,一定要想一想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
同学们,投简历不要看到一个岗位就投,看到一个公司就投,其实,这种盲目投递就是在浪费精力,不如踏踏实实的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自己最大的特长是什么?自己最大的特长是做一些科学技术的研究,还是能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自己理想的工作就是朝九晚五稳定,那么就找一份办公室的工作或者是财务类的工作,就可以了。
如果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非要挑战我自己,去做一个销售销售类的工作,完成销售目标,这有点难为自己。
人生苦短不过就几十年,还是要选一个些做起来,能够让自己身心更加愉悦的工作。
6. 如果学历只代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怎么证明?
如果说我们要招聘一些负责宣传的岗位上的人,那么你在学校的时候你曾经做过的一些小视频啊,视频剪辑啊,一些软文推送啊,这些都能证明到你的工作能力。如果是说我们要负责招聘一些办公室的工作岗位的人,那么你能够写一手漂亮的字,你能你的文章写的非常通俗易懂,至少能够重点比较突出,那么这也是你的工作能力。
其实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非常不同,学习能力可以用课业成绩、证书等级等来衡量,但工作能力就只能用实践经历、作品材料等证明。
7. 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
我曾经在四五月份春招招聘时,问过许多同学“如果你落选了,那么你和我选中的这位同学之间关系会怎么处理?”到现在为止,我问觉得回答的非常好的一位同学是这么告诉我的,他说:“老师我为这个同学进入到你们公司而感到骄傲。首先,如果我的同学进入你们公司,说明这个同学是具备很高能力的,另外,他进入到你们公司,找到了工作,那么,下一次我面试其他公司的时候,就少了一位竞争对手。”
当时这位同学的回答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我不知道这种话是不是他提前备好的,但是从他当时回答我的时候,那种诚挚的眼神,我相信这就是他心中所想。所以,当年我就找到这个提供工作岗位的这个部门,主动的争取了1个备选名额,把这个回答问题回答的特别好的同学招聘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