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森云计算被曝毁约上百应届生仅赔偿3千元
北森云计算被曝毁约上百应届生仅赔偿3千元,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声称被陆续裁掉,在一个由北森校招生组成的维权群中,这些年轻人每日叫苦连连。北森云计算被曝毁约上百应届生仅赔偿3千元。
北森云计算被曝毁约上百应届生仅赔偿3千元1近期,毁约校招生事件不断被曝出,引发了网络热议。继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哈啰单车相继被曝出毁约校招生后,被誉为HR SaaS第一股的北森云计算,也被曝出大规模毁约校招生。
5月26日消息,近期有大量网友在社交平台脉脉上反映,自己作为22届应届生被毁约,只拿到3000元违约金。
另外,有聊天记录截图显示校招群中,22届23届全都禁言。
据网友爆料,北森几乎1/3的应届生都被解约。被裁的前一个工作日,老板在会上上,还信誓旦旦的说公司这么多,员工每个员工背后都有他们的家庭,裁员永远是面对危机时下策,结果紧接着就接到了应届生的裁员通知电话,而更搞笑的是为了防止掀起风波,22、23届的校招群全员被禁言了。
有一位贵州大学的应届生表示,自己在21年十月份拿到北森offer成都研发后端岗位,被这家公司还不错的月薪以及宣称的965不加班文化所吸引,因此拒了好几个iava开发的offer选择北森。结果5月23日HR打电话说,公司周转不善决定与本人违约三方。后面了解到22届应届生被北森毁三方的不在少数,并且直到今天还在陆续增加,五月底毁约三方等于毁人前途。
该学生还透露,这并不是北森第一次毁约,2020年早就听说北森有过大规模毁应届三方的前科,没想到才没过一两年又来了。
资料显示,北森是一家HR SaaS企业,2002年创立,并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仅仅两年后,就选择了摘牌退市。
退市后,2018年10月北森宣布完成了1亿美金的E轮融资。随后,北森计划再次向港交所发动冲击。
2022年1月10日,北森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上市后,北森也被称为本土HR SaaS第一股。
据了解,北森背后的投资方阵容强大,最大机构投资人为经纬创投,拥有超过20%股份,此外还有红杉中国、中金公司、深创投、高盛、富达国际、软银愿景基金、春华资本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上市前,北森曾于去年7月宣布完成2.6亿美元的F轮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高盛、春华资本、富达国际联合投资。
尽管北森似乎备受投资人的青睐,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北森的亏损一直没停止过。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财年,北森的营收分别为3.82亿元、4.59亿元和5.56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9亿元、12.7亿元、9.4亿元。另外,从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北森的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达到8.2亿元。
北森云计算被曝毁约上百应届生仅赔偿3千元2今年年初冲刺港交所HR SaaS第一股的北森云计算有限公司(简称:北森),正遭遇着新一轮的舆论危机——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声称被陆续裁掉,在一个由北森校招生组成的维权群中,这些年轻人每日叫苦连连。
据悉,此次裁员细节主要包括:
1、被毁约应届生数量达到百人,被毁约的2022年应届生比例接近30%,其中主要以应届生为主,被裁人员学历中包含硕士学历。
2、在毁约赔偿上,本科生毁约赔偿3000元,硕士生赔偿6000元,目前一些人员已经收到北森打款。但是由于被毁约失去应届生光环,许多人再找工作遭遇了不小的挑战。
3、北森仍在继续招聘2023届应届生,这一行为被毁约人员认为是“白嫖”应届生劳动力,是公司不负责任的'表现。
目前北森官方对外回应,却否认了上述说法。北森方面称,“在校招生任用方面的极端言论,与实际情况相悖,北森已经尽最大限度保障并提高校招生计划编制。”
“禁言是为了防止交流,便于裁员”
此次北森毁约应届生从4月份便有端倪,最终大面积裁员从5月23日启动。在脉脉平台上,北森事件已引起一波波浪潮。
在新浪科技进入的一个由北森被裁应届生和少数在职人员组成的维权群里,群成员数量近80人,活跃人数近60人,大家都在分享着自己被裁及之后找工作的痛苦经历。
“仅我知道的就有6位硕士被裁,目前一些被裁人员的企业微信还没被销除,总体毁约的应届生在100人左右。”有应届生发起了一次毁约调查,根据结论,北森应届生毁约比例接近30%。
“北森2022年官方校招群人数超过400人,目前该社群已经全体禁言,禁言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大家相互交流便于裁员。”
“现在找工作只能走社招,赶上各大企业都在裁员,少了应届生的光环,想再去找工作太难了。”有被裁人员称,最近几天投了好几个简历,但是收到面试邀请的概率很小,招聘网站上许多消息发出去后,“至今仍显示HR未读”。
更令被毁约应届生难以接受的是,目前北森还在大量的招聘2023年应届生。在一个名为2023届北森云计算校招2的群内,成员数量已达173人。
“感觉这公司的思路就是招一批应届生进来,低价白嫖半年劳动力,然后赔偿3000元毁约金,再继续去伤害下一届应届生”,这批被裁员的应届生们质疑道。
近三年来亏损在不断扩大
资料显示,北森是一家HR SaaS企业,成立于2002年,此前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两年后便摘牌退市。随后又在2022年1月1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上市后,北森也将被称为本土HR SaaS第一股。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北森的亏损一直没停止过。截至2019、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财年,北森的营收分别为3.82亿元、4.59亿元和5.56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9亿元、12.7亿元、9.4亿元。另外,从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北森的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达到8.2亿元。
因为疫情、国际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22年的市场环境爆冷。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陆续出现了优化/裁员的措施。
由于应届生培养成本高,没有办法加入公司立即开始上手干活。同时裁员成本低,于是在行业预冷的情况下,首先成为了被裁撤的对象。
此前,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理想、小鹏等也先后曝出毁约校招生情况。对于此次北森毁约应届生并引发外界轰动,某企业CEO发言表示,“做HR服务的最后却被HR栽了品牌,这也说明了当前的独角兽有多少困难,北森的招股书亏损厉害,此时决定裁员并不奇怪,只是如果这个事情处理得更完美一点,不至于变成公众事件。”
“比如多给一点赔偿安慰,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但毁了很多年轻人走上社会的第一个信任,这个确实很糟糕。”该CEO表示。他建议被毁约应届生道,“企业毁约需缴纳违约金,如因毁约导致延毕等情况学生保留证据提出维权,也可以到公开领域曝光信息,给予企业压力。”
北森云计算被曝毁约上百应届生仅赔偿3千元3近期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脉脉上反映,作为22届应届生在被北森云计算毁约,违约金只有三千。记者就此询问北森方面,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据了解,北森云计算为一体化HR SaaS及人才管理平台,成立于2002年,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但在两年后便摘牌退市。记者发现,就在去年5月,北森宣布完成2.6亿美元规模F轮融资。而该公司也于今年1月1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大量应届生称被北森毁约,官方回复发帖人称其为极端言论
有用户在该平台上实名声明称:"22届应届生被北森毁约了,就刚刚打的电话,这都五月底了现在告诉我没工作了,怎么不七月通知啊。"这一发言也引发了大量的评论及百余条转发,有不少点赞称符合事实。
随后,北森云计算官方账号回复称,"该帖文及评论信息不实,尤其是对于解约缘由及比例、北森在校招生任用等方面的极端言论,均与实际情况相悖。"
这一回复引发不少用户在平台发帖表示不满。
据媒体报道,此次被北森毁约应届生数量达到百人,被毁约的2022年应届生比例接近30%,其中主要以应届生为主,被裁人员学历中包含硕士学历。在毁约赔偿上,本科生毁约赔偿3000元,硕士生赔偿6000元,目前一些人员已经收到北森打款。
近期,应届生被毁约一事频引关注,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中国联通等公司相继被曝出毁约校招生。其中,中国联通广东省河源分公司被曝出应届生因毕业年龄超24岁被解约,此后河源联通表示,已与同学进行沟通并消除误解,将依法履行就业协议,相关同学可按协议约定如期办理入职手续。
北森谋求港交所上市,近三年处于亏损状态
北森在2022年1月10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如果能成功上市,将会是本土HR SaaS第一股。
北森的收入主要来源于HCM解决方案向客户收取的订阅费。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财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过去六个月,北森控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2亿元、4.59亿元、5.56亿元和3.13亿元,总体呈上升趋势。
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财年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该公司净亏损分别为6.9亿、12.67亿、9.4亿和8.2亿元人民币。不过,排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导致的亏损,北森控股经调整后的亏损收窄为1.69亿元、2.42亿元、1.08亿元和0.83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指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升级一体化云端HCM解决方案;持续改善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投资于销售和营销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在客户成功和服务方面的能力;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文/黄宇
近日,哈啰单车在全国多处出现了还不了车的"瘫痪"现象,2万的讨论量,2.5亿的阅读量使哈啰迅速登录当日的微博热搜。
虽然至当晚9时许,"哈啰出行"公布网络异常已修复,并表示针对受影响用户将提供相应补偿虽然这次"无法锁车"的故障已修复,但是哈啰出行面对的问题却并未处理好。
众所周知,哈啰的核心业务一直都是哈啰单车,但是它一直没有形成业务壁垒。这也是共享单车玩家共同的问题——商业模式没有创新,低毛利,维护成本还高。
据哈啰前员工表示,哈啰一直在紧缩成本,尽管哈啰看起来不差钱。在业务营收上,去年年初就宣布实现盈利,在2018年4月,哈啰完成E1轮融资,主要投资方是蚂蚁金服和复星,另外还有若干家机构参与。
但融资的是换电车,和哈啰的主营业务两轮车没关系。首轮投资10亿做换电服务。今年4月,合资公司又拿到上市公司中恒电气的2亿投资。
据了解,目前哈啰单车主要通过发展能够盈利的共享电动车(助力车)业务,补贴亏损的单车业务,完成两轮业务的闭环。助力车的盈利,也只能算是毛利,核心业务单车依然亏损,助力车的毛利根本养不活那么多的单车。所以哈啰也一直没有实现过盈利。
201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共享单车竞争行业激烈,哈啰出行开始考虑拓展业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哈啰顺风车。
哈啰顺风车的上线时间正好是在滴滴平台出事,滴滴宣布无期限下线顺风车之后。然而,本是该"坐享其成"的哈啰顺风车却一直不温不火。
这主要还是因为急于扩张的哈啰并不了解顺风车的运营模式。入驻平台的司机反映,派单完全就是在绕路,宁愿不挣这个钱也不想跑那么远,这也就导致了乘客没有人接单的情况。
另外,哈啰忽视了顺风车司机通常是把他当做一个副业来看,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利用空闲时间给家庭增添一点收入这么一个特性,所以哈罗顺风车在刚开始招揽平台司机时,对司机每个月可以挣两千的承诺,也没能实现。
如此也就导致了这个平台一度陷入了司机接单欲望不强,乘客无车可坐的恶性循环的情况。
除了哈啰顺风车,我们在查阅哈啰出行App会发现,平台近期上线了"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消费入口,增加了"借钱存钱""车主服务""查路线"等金融、车服、地图的内容,哈啰的业务正在逐渐延伸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管是在2019年为了准备上市,故短时间内招入大量员工的阶段,还是在今年受疫情影响,出现裁员10%现象的哈啰,一直以来都没能解决好内部管理的问题。
2019年,随着业务面的扩张,以及为了尽快上市,哈啰在短时间内招聘了大量的员工。但是这批员工参差不齐的质量,不但没能保证所有进来的人员素质和水平足够支撑公司发展。
反而因为大部分是公司鼓励员工推荐的前同事和朋友,导致出现了很多小团体,为公司的内部管理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不利于业务的开展。
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众多企业,哈啰出行也不例外。市场中便出现哈啰裁员了10%的声音。
虽然杨磊在今年3月否认了这一裁员比例,但是他也回应道:"还是会淘汰调整少量不合适的人,提升组织效能,让组织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哈啰在内部人员管理上的欠缺。
共享单车行业已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状态,但是目前无法盈利。电动车市场看似一片光明,但电动车市场的玩家会越来越多,市场也会越来越大,如若滴滴和美团加大发展电动车业务,哈啰出行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平台"无法锁车"的故障可能只是因为一时的网络原因,如何确定正确的盈利扩张方向,以及管理好公司内部人员,使员工积极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才是哈啰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