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有一个朋友,最近总是加班不停。
问她是不是因为工作任务太多,忙不过来的时候,她说不是的,是因为自己最近效率都很低。
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交给她负责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导致最近她经常丢三落四,不是忘了某个方案修改,就是忘了约好的商务对接;之前制定的计划都一塌糊涂,又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会议和闲聊中浪费很多的时间。
更大的问题是,她的主管最近不知道去哪里上了几节时间管理的课程,回来就号召大家必须进行时间管理,并且一切都要精确到分钟。
她把主管给的时间规划表发了过来,小鹿一看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用这样的表格来管理时间,恐怕每小时就得花15分钟来填表,填完刚才45分钟做到事情,展望未来45分钟要做的事情,还谈什么工作效率?
只有方法论的时间管理不可取
职场上,最好的工作习惯,就是不要注重过程,而要考虑你所做的事情,能否让你更快达到目的。
很多人一谈起时间管理,第一反应可能会想到To do list,番茄闹钟,四象限管理法,手账其实这些都是很好的工具,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很可能会让人陷入误区,舍本逐末。
前不久,小鹿和一个同事闲聊的时候,发现她有做手账的习惯。
小鹿问,做手账不会很花费时间吗?
她说,不会啊,我每天晚上都装饰好,第二天可以直接填。
和纸胶带、十二色荧光笔、八色中性笔、时间管理印章、热敏打印机应有尽有,同事每天晚上要花两到三小时去装饰自己的手账,画好精确到小时的方框,给To do list留下位置,给心情日志周围画上装饰
而一开始,她只是为了要管理时间,记下每天要做什么事情。
不过,因为手账装饰得太漂亮了,开会的时候突然来灵感,她不太舍得破坏版面,就拿了几张草稿纸临时记下来,过后不知道扔哪里去了;领导交代要做几项琐碎的任务,她也不想在手账上写,只能拿张便利贴记下来。
而那些精心安排的方框和贴纸上,根本就没写多少东西,因为坚持一两星期后她觉得每天都是一样的事情,就没什么动力坚持了。
结果就是,她本来晚上可以花4小时看最新出的电视剧,或者多读几章专业教材,现在把这些时间全部花在装饰一本她不会怎么写的手账上。
很多人说,这不对,结果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过程努力了呀?至少她有一本好看的手账。
其实不是的,在工作上,事情没完成,那就是没结果。
很多人本来花30分钟就能做完的事情,在被「思维导图」、「手账管理」、「时间记录」等概念洗脑过后,做完这件事情还是得花30分钟,不过额外又花了25分钟整理思维,记录导图。
如果不谈实际情况,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才要管理时间的话,那么一切管理工具都没有意义。
建立自己的个人体系
永远要明确你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并且一切结果都要向这个目的靠拢。
职场上,你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有个预期:通过这件事情,你要达到什么效果。
比如你要做时间管理,无非也是想要让自己的效率更高一点,这个时候你应该考虑的不是哪一个APP更好用,哪个牌子的手账本写起来更舒服,而是要知道自己平时的的时间都花在哪里,又能怎样改变。
千万不能把重心放在「挑选什么样的时间管理方法」、「买手账、荧光笔、时间印章」、「看哪几本时间管理书」,你要做的,就是立即行动起来。
容易分心,那就规定自己从专心5分钟开始;
对做过的事情没有印象,那就每做完一件事情在纸上记一下;
想要把时间分配得更好,那就从梳理每日工作流程开始。
比如学习岗位的专业知识,无非也是想让自己更有核心竞争力。
但是很多人可能会报A老师的课学一点,又去看看B老师的,买十来本不同方向的书,报十几个PS、EXCEL、搜索、运营、写作、统计、设计的课程
有哪些好的工作习惯,能让你摆脱加班和背锅?
看上去学了很多东西,样样皆通,不怕遇到不懂的任务,实则零散琐碎,只是为了缓解焦虑而不停地「假装学习」。
你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找到一条清晰明确的发展脉络,那么此后的一切零散知识点,都是为这个体系添砖加瓦的。
比如一个做搜索营销的,工作方面他去看数据运营、编程设计这些书,能够帮助他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他既学一些设计,又学一些文案,最后只会变得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精通。
学习别人的良好工作习惯是好事,但一定记得要把全套都学过来,不要只学个皮毛样式。
把自己当成第一天来工作的新人
保持对工作的敬畏感
日本纪录片《行家本色》采访过很多职业人,其中一名高楼保洁员羽生田所说的话,让小鹿印象非常深刻。
「永远把自己当成是新人,要对工作抱有敬畏感。」
羽生田做高楼保洁员已经超过了30年,常人站在吊篮升上大厦顶楼擦玻璃的时候都会瑟瑟发抖,但对他来说这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了。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他发现了一个现象:
初学者第一次乘上吊篮去擦窗的时候,都会因为害怕,而表现得很保守。
不停反复检查安全扣,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反反复复地擦拭玻璃,担心因为不熟练而留下明显的水迹。
初学者的效率低,但是完成度很高,而且从来不会出任何事故。
发生意外坠楼的,反而都是已经有些年纪,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同事。
永远对工作心存畏惧,才不会出错。
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已经很熟练了,这次也不会出问题」,日常的事务正因为太常态了,久而久之一旦出错可能自己都发现不了。
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有迹可循
千万不要因为常常把自己当新人,就觉得犯错是理所当然的。别人交过来的每一项事情,都要给出一个明确的反馈。
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能出成品,延后的原因等等,给对方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一个提醒,以免忙起来大家都以为对方记住了,结果就不了了之。
前段时间,公司来了一个新的应届生。工作交代给她,总是毫无回音,过了两三天催一催她,她才会交上一个半成品,让其他同事帮忙检查修改。
有一次做大型活动,安排她跟进几家合作客户的物料对接,其实也很简单,和对方的工作人员确认好物料印刷样品是否还需要改就行了。
过了几天,组长突然接到了一个客户的电话,劈头盖脸骂了他一顿,说物料上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但活动已经结束了,改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组长找到那个应届生,她回答说:「那天事情太多,我忘了」
其实职场上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任务,都是很重要的,否则公司也就不必要浪费钱来招聘这个岗位的人才。如果因为觉得自己的工作琐碎所以不重要,如果觉得忘记一点小事能被原谅,那就真的是太天真了。
前段时间,有朋友给小鹿推荐了一本书,叫《清单革命》,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
越是专业的人,越容易对重复性的操作产生厌倦。
跳过步骤去处理事情,或者忘记几个日常事项,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这种疏忽发生在工作上,尤其是医院、飞机里,那就很容易酿成大祸。
美国的一位医生,曾经尝试过一个试验,把手术前所有准备事项都写好在纸上,要求医生护士们完成所有清单事项后再开始手术,后来果然发现术后感染的情况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列出一个清单,把日常的、需要检查的事项都写在纸上,从此避免「有哪些地方会失误,有没有失误,应该没有失误了吧」的心态,能够很大程度减少出错的几率。
反正只是对着清单打钩,一点都不会麻烦的。
职场上,值得学习的工作习惯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习惯真正变为自己的习惯,而不要看完了就忘记。
应届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心态
命由天定,运由自造。命运是通过观念――心态――行为――习惯―― 性格――命运一系列行为来实现,相信命运就从观念转变开始,从心态培养落实做起,使自己成为有成功潜力的人。下面我准备了关于应届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心态,欢迎大家参考!
1.应届大学生就业心态准备。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新职业人,其就业心态还不成熟。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对社会化的职业行为一点认知欠缺,进入社会后其行为还保持在校生的状态,难以适应。企业引进应届大学生,进行企业宣讲,有意无意的回避了企业不好的一面,学生则只关注企业好的一面,对社会复杂的一面缺乏判断和包容心,进入企业岗位后落差较大就会迷茫和失落,产生不平心理。如笔者所在集团每年引进的大学生前三月的离职率达到40%,根据座谈反馈来看,其主要因素就是不理解企业行为,对社会人际关系理解单纯。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就业前需积极准备,积极参与社会职业人心态辅导教育。
2.择业心态校正。
刚入社会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的优势,有宏大的梦想,有独立的思维,有强烈的自信(或许还有少许自负),也缺少持续的刻苦,执着的坚持和强烈的企图心。随着进入社会时间变长,角色在转变,当初的梦想变的模糊,独立思维因为社会信息的大量获取而变得不再条理清晰,自信也因为琐碎的工作事项而变的淡漠,与此同时刻苦努力却只在部分人身上得到加强,并持续执着的得到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只有部分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迅速进入状态并取得进步的原因。这部分人成功转化了角色,清楚到认识到进入社会就是一次重新开始,是二次学习,只有选定了职业方向就会持续且努力的去学习和跟进,这个阶段其择业的职业心态是学习和坚持心态,通过?心态影响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帮助自己清晰职业发展的方向。
3.持业心态培养。
随进入社会时间的加长,职业人开始考虑职业发展,这个阶段由于外界各类影响因素繁多复杂,职业人易产生迷茫,不清楚该如何做出选择,良好的职业心态是其持业阶段做出正确选择的基础,只有培养出阳光的心态才能以一种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取得职业进步。
持业阶段需培养的心态有以下几种:
(1)积极的心态。事物永远是阴阳同存,积极的心态看到的永远是事物好的一面,消极的心态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这个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人尤为重要。积极的心态能把坏的事情变好,消极的心态能把好的事情变坏。
(2)谦虚的心态。谦虚是人类最大的成就,只有虚怀若谷的人,在持业过程中才会感恩周围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难和我们的敌人,通过这些磨练不断获取动力。越饱满的麦穗越低着头,拥有这样的心态,面对一点点成就的.时候才有动力去执着追求更高的目标。
(3)付出的心态。舍就是付出,职业人要有是为自己做事的心态,舍的本身就是得。在职业发展中,付出是必须的,没有付出就没有进步,不断给自身增加筹码,才有机会和市场谈判。不愿付出的人,总是省钱、省力、省事,最后把成功也省了。
(4)坚持的心态。要坚持提升自己,剩者为王。当今社会,时间在那里,成功就在那里。只有执着的坚持,在遇到坎坷的时候才会反映出良好的状态,这是坚持的心态。遇到困境放弃者事业即可失败,坚持剩者为王。
持业阶段需规避的心态有以下几种:
(1)投机的心态。不断的选择开头,最后是损兵折将,投机的人总是期望获得大于付出。进入职业发展期,职业人面临很多机会和选择,当投机带来的诱惑远远大于脚踏实际带来的收获时,有投机心态的人就会做出投机行为,可能一时得逞,长期来说,取得不了坚实的提升和发展。
(2)试试看的心态。机遇的特征是唯一性和时限性。试试这个,试试哪个,看哪个能成功,这种心态不可取。面对机遇必须及时抓住,实在切实确定的条件下取得,而不是进一步退一步,原地踏踏步,三试两试,机会就永远的失去了。
4.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现象:是指职业人情绪失落、心态疲惫的一种心理现象。总的来说,职业倦怠是种综合的职业心态失衡。其产生原因是:(1)职业认同感产生高原反应。随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内容逐渐熟悉,新鲜感渐渐淡去,职业前景一目了然,这时就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2)内心原有的职业认识和新近出现的社会认识产生矛盾,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3)部分职业人自身的不良性格导致职业倦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