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社保还算应届生。应届毕业生,与是否交纳社会保险无关。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对应届毕业生的界定:
国家统一招生的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
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也按照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扩展资料:
应届毕业生的优势
1、大学生可塑性较强
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淳朴无华,较易适应企业的需求,包括技术要求、制度要求和文化要求,这样的优势是其他求职群体所不具备的。
2、大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
由于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不尽如人意,在客观上增强了其对岗位的热爱程度。有调查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应届大学生对首次就业的企业存有感激和依赖感;在运作规范的企业中,应届大学生的流失率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3、大学生的薪酬要求较低
眼高手低曾是大学生的通病,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已使他们的就业观念日趋理性。
百度百科-应届毕业生
缴纳社保后说明已经落实工作单位,就不是应届毕业生了。根据规定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
签订了劳动合同,缴纳了社保,那么就算是落实了工作单位,档案和组织关系等也都会移交到公司或当地人才市场保管,那么就不属于应届生了。
如果是全日制在读期间缴纳社保,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读书期间打工不算就业,拿出毕业证和学历证就能证明自己的应届生身份。
如果是毕业后缴纳的社保,不管是缴纳了几个月都会认定为已落实就业。在公务员的资格审查环节和政审环节都会对是否缴纳社保进行核实,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考试对应届生身份的认定原则。目前通行的办法是以毕业后,是否有用人单位替你缴纳社保为准,如果有企业、单位替你缴纳社保,一般认为已经落实就业,失去应届生身份,去年协同领导对我单位新招录公务员进行政审,就有一个岗位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岗位,政审第一步就是核实报考信息与实际信息是否相符,其中包含查看是否缴纳社保。如果已缴纳,那么视为政审不通过。
法律依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第三条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