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仙居应届生档案(应届毕业生档案一般存放在哪里)

应届毕业生档案存放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派遣单位具有人事档案保管权限的(主要包括县级以上的党政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各类人才中心和人事代理机构等),如派遣单位对毕业生档案接收地址有指定要求,则按派遣单位要求的档案接收地址邮寄;如派遣单位对毕业生档案接收地址无特殊要求,则派遣单位为档案接收单位,毕业生档案将转递至该派遣单位。(以就业协议内容为依据)

2、派遣单位不具有人事档案保管权限的(如民营、外资、合资、私人等性质的单位),毕业生应首先向派遣单位咨询关于档案转递的相关要求,务必提供准确的具有人事档案保管权限的档案转递单位名称及地址。档案应邮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等档案托管机构。对于签约单位在京、津、沪、广、深等地区的学生,如签约单位不能办理(或指定部门办理)落档手续,其档案可以邮回生源地人事局等档案管理机构。

3、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档案,落档地址按调档函上的要求填写。注意:原则7月1日前要将已在学校就业办登记盖章了的研究生调档函送至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未交调档函造成档案不发或发至其它单位的,责任由学生本人负责。

4、未就业的毕业生,档案邮寄单位与派遣单位一致,发回生源地档案保管机构。

5、毕业生被边防、武警等单位录用,需提前调档的,学生应提前办理好成绩单、审核表、报到证等材料转交给档案管理部门归档,并持部队调档函原件及个人身份证至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办理档案转出手续。

国考中“应届毕业生”身份界定

1、该年度即将毕业,但是还没拿到毕业证的高校学生。比如2023年7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可称之为2023届应届毕业生。不仅可报考“限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职位,也可报考“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关于应届生表述,满足条件的职位。

2、处于两年“择业期”的高校毕业生。参考2023国考报考指南,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也就是说在国考政策没有调整情况下2022、2023普通高校毕业生满足上述条件可以以应届生身份报考2024年国考,但不可报考“仅限2024年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职位。

3、满足条件的留学人员也可以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参考2023年国考报考指南,2021年1月1日至面试前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门学历认证的留学回国人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的职位。?

也就是说在国考政策没有调整情况下2022年1月1日至面试前满足上述条件留学回国人员可以以应届生身份报考2024年国考。

4、满足条件的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服务基层四项目前无工作经历的人员,在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2年内可以报考限应届毕业生报考职位。服务基层四项目人员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原毕业学校、工作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高校毕业生到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由单位直接接收、管理档案。到无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就业的,可由各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负责提供档案管理等人事代理服务。

档案袋里主要装着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经历,具体包括个人简历、工作履历表、学生档案(包括学历档案)、单位证明、政治面貌材料(例如党员材料)等。

档案重要性:

对于毕业生个人来说,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升学、结婚、生育等,都要用到档案,否则,将无法办理相关证明。当公务员或进入事业、企业单位工作时,在职业生涯中定级、调资、任免、晋升、奖惩等方面的呈报、审批材料都要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评价依据。

如果有考公务员的意向,档案必须保管好。如果未归档,今后会影响到入党、升学等,影响自己评定职称、考研政审、劳动保险及日后的离退休手续办理,也会影响到出国留学。另外,工龄、待遇、社保受保时间等也是以个人档案的记录为依据的。

如退休时需要依据档案认定个人出生时间,从而确定退休时间,需要确定个人参加工作时间,从而确定开始缴费或视同缴费的时间,以计算养老金金额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qin7.com/post/1360.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