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应届生与父母(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是一个准大二学生,我的大学离家较远,所以一些中秋节等等休息的时间较短,我不会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匆匆赶回家,这就导致我的大学期间除了寒暑假,基本上不会有时间回家在家里待着。其实我感觉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当然,这也不会避免在家的时候引起家庭矛盾冲突。

可以理解的是,每当寒暑假放假的前一个星期(这还算时间说的比较多的)家长们总是非常的开心我们回家。但是时间一长,难免就会觉得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学生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认为大学生大多已满18岁,是成年人了。应该尽量的体谅父母,如有什么矛盾或有什么话可以把语气放平缓,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谈一谈。还有建议,如果寒暑假这样的长假,假期的前几天需要给自己好好的放假(趁着父母开心)。这个假期只属于你自己,你需要好好的给你长长的假期做一个计划表。想想未来该如何走,想想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去打一份兼职,这样自己手里有个钱,也可以分散一下父母烦躁的心(毕竟不是每时每刻在家,大家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像我这样的也会有一类人,放寒假就去打工,赚一些零花钱。然后年后剩下的在家待的时间也不会很长。和父母好好的待一待也是非常好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多陪爸妈聊聊天,给她们开开玩笑,督促他们多喝水,和妈妈泡泡脚...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用心去解决的。虽然我们与父母之间有代沟,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去缩短这个代沟,走进他们的世界。多陪陪他们,他们是陪我们长大的父母,体谅永远在第一位,没有什么关系是处理不好的!

应届生考公,考研还是找工作,意见跟家长不一致,到底应该听谁的?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烦恼,与父母之间经常有很多矛盾,且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对此,我想发表一些我的观点以及一些建议。

我们与父母之间确实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存在矛盾很正常,重要的是怎么解决。

有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空间和隐私总被父母侵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总被父母吐槽”,“彼此观念不同,都想改变对方的,但都做不到,一谈就吵”,“彼此不够亲近,却不知道如何拉近心理上的距离”,相信这是大部分大学生和父母之间常存在的问题。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积极暂停,接纳情绪。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情绪比较激动时,可能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预告一句“我们先冷静一下再谈”,即时离开冲突现场,避免负面情绪和冲突的升级。如果因为空间限制不方便离开发生冲突的房间,也可以先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帮助自己把情绪迅速的稳定下来,毕竟只有让理性回归,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冲突背景下产生愤怒、委屈、无力等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要予以接纳,而不是和自己的情绪对抗,导致不必要的内耗。

第二、换位思考。我们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问题,互相理解,看到我们与父母的共性,比如共同的特点或者冲突背后共同的目标。要多去体谅父母,要知道,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他们只想让我们变得更好。

第三、主动沟通,互相理解。我们可以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更好地表达内在的需求,建立作协式的关系,进一步增进彼此的理解。平常我们可以有意识的主动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故事,邀请父母帮忙,让他们体会到对于子女的价值感,他们可能就不会通过那些让我们觉得隐私受到侵犯的方式来满足内在需要了。甚至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要求,比如“我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独立空间,希望你进门之前可以先敲门,等我答应的时候再推门进来,而不是直接推门而入”这样会比对父母直接说“你能不能尊重我的隐私”会更好。

第四、与父母共同成长。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尝试了去沟通,有的时候也未必能够说服父母改变他们的观念或行为,因为每个人的观念形成都有其背景,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彼此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有意识地强化与父母之间的界限,主动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如果希望父母可以多给我们一些空间,我们要先能够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我们不能希望父母像照顾小孩一样提供我们想要的照料,一方面又要求他们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希望大家都能与父母好好相处,毕竟他们是真正对我们好的人,千万不要伤了他们的心。

对于大学生来说,考研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是对于应届生来说,考研还是找工作还真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自己还没决定自己到底要考公还是找工作?究竟应该听谁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届生考公还是找工作这件事到底应该听谁的。

很多人都会对自己现在的就业状况有一个准确的判断,那就是自己有没有这个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以及职业发展空间。如果以上这三个方面你都没有准备好的话,那么建议你还是趁早去选择考研或者是工作,因为如果你是真的有这个想法,那么还是建议你先去复习一下相关知识,毕竟考研和找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是真的有这个想法跟家长讨论一下的话,那么建议你先去考公务员或者是先去找工作,这样能保证你能够在未来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与收入。

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看自己以后的发展是否可以适应当下的工作环境,如果能够适应当前工作环境,那么可以考虑考公或者读研究生,但是如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环境,那么就不要轻易去考研。如果实在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环境,那么就直接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吧。如果自己本身就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那么就不要轻易去二战。二战失败,对于以后工作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的兴趣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自己喜欢什么,而是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喜欢吃的人,那就不建议选择考研或者是找工作了。因为在找工作的时候是很辛苦的事情,所以兴趣并不一定是很明确的目标。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做饭、画画、唱歌和体育等方面的人,那就应该考虑一下。这样才能让自己对这些方面都有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未来规划不明确,想做什么。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因为无论你将来想做什么岗位,你都应该把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情提前规划好。在未来的时候如果你想做什么工作,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就应该提前做好规划。不然等到毕业后再去看也不迟。所以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想找个工作,那就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

父母就像是我们的后盾一样,我们考公,父母肯定是支持的。但是如果是反对考公的父母,也不要太过于较真,因为我们的想法是很难统一的,你跟父母说这件事的时候,也要跟父母说明清楚我不支持考公或者是找工作,父母也会担心你会不会太过于“佛系”,会不会太过于安逸无趣。只有做好自己,对于这件事的规划和考量,才是一个成熟的应届生该做的事情。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qin7.com/post/10554.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