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扩招惹的祸一年又一年的扩招使更多的人欢天喜地的上了大学,也是使更多的学校平地拔起,更使国家教育收入逐年上升,当然也致使本科生满街跑。人才和任何产品一样都是要讲究供需平衡的。80年代初,大学生的金贵是由于一方面文革致使大学生稀缺;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就目前来说,经济是在飞速发展是需要人才,但是大学生都集中在一个中部的层次上,作为一个金字塔型的人字型结构,中部显得过于臃肿了,从而变成了一个橄榄型的结构。最后大批的人找不到工作,大量的企业招不到人。作为一个向着白领工作的而上大学的人会低下头去做蓝领的工作么?那么多家庭花了那么多钱拼了命的让子女上大学,本以为读了大学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结果呢?大学生越来越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那么社会对大学生的需要自然是越来越小。2、就业观问题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观绝对有问题。问题来自大学生自身,也来自学校和社会。首先,大学生自身有问题。大学生刚刚毕业总是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这个投、那个投,投了之后企业录用了一段时间,没有意思说走就走,这对个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只是扔了份简历,但是对企业来说就是巨大的损失。不说招聘时花的费用,就企业自身生产也会因为员工而造成或大或小的损失。还有员工的入职前培训。另外重新招人不仅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精力物力。一个新员工和一个老员工所能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使用应届生。而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说,他们常常给学生一个错误的观念,大学生就要拿高工资!于是大学生就业挑三拣四,而大学生本身的能力不强,高不成,低不就!目前招聘市场并不缺乏岗位,缺乏的是适合大学生的岗位。大多适合大学生的岗位的工作都是打打下手,不需要太多技能或能力的工作。如果大学生愿意放下身段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或者做一些市场业务方面的工作,应届生不是不能实现就业。3、现代毕业生的信誉现在好像已经不流行什么违约金了,前几年因为毕业生大量毁约,所以企业搞了一个什么违约金。后来因为太高的违约金怎么的,反正现在渐渐淡了下来。但是应届生没有信誉已经成为一个不挣的事实。现在毕业的应届生对工作不知道是没有感觉还是自我感觉太好,对工作不认识不重视更不珍惜,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对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不用应届生。现在很多人都在不停的跳来跳去,殊不知在这样不停的跳槽中,公司对你的稳定性已经产生了质疑。对于没有工作过的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要不就是无聊要不就是辛苦,不能觉得无聊或者辛苦马上就辞职不做了,那么究竟有什么是你做的来的呢?曾经我们公司招聘了一个应届生,结果做了2天就失踪了,我们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还打电话找,最后说不干了!这还好,没有做什么工作就走了,如果做了一些工作的话这样一声不肯就走了,那么留下来的工作谁知道有什么呢?这样就扰乱了公司的运作,给工作带来困扰。如今很多hr都说应届生吃不了苦,做做就跑了,我们听了只有苦笑!4、应届生的“高”能力应届生总是自以为能力很强什么都能做,事实上应届生会什么呢?什么都是会说不会做,眼高手低。每一个公司都是讲究效益的,投多少钱就要出多少效益,你去工作或多或少都会要做一些工作。也许工作轻松,也许工作累,也许需要你的能力,也许你只是一台反复的机器!刚刚毕业的学生很多都是做些很无聊的工作,打打下手而已,因为对于应届生来说他们的能力和现实的工作是脱节的,由于现在的教育体制,学的用的完全脱节。这样就是应届生无从找工作,特别是一些管理类的专业。这些专业实践性很强,这就是应届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现在的应届生认为自己能力“高”就要求高工资,行!高工资招聘企业不是不能给关键在于你能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有些应届生一毕业就想做什么主管,可以啊!但是你会不会做呢?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怎么去管理别人呢?当然有些同李想之流的人不算,那些人毕竟是少数。应届生需要能够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5、应届生散漫怕苦太舒服的大学生活把一个人养懒了!大多数工作是紧张而辛苦的,当然我不排除有一些很轻松的工作的存在。但是工作本身就是辛苦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人想要回到学校了。但是应届生吃不了苦又无视规范。有一点小毛病就请假,做事没有紧迫感。应届生刚刚毕业还没有完全的走出学校。
2022年毕业生人数
虽然每年我们都在强调今年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最惨的一年,但是2020年的应届生们,你们的确要做好心理准备。你们将迎来比前辈们更严峻和艰苦的挑战。
一 工作需求端——应届生毕业情况总览
1 毕业人数逐年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在2020年5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2020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查看1978年以来中国历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发现: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始于2000年,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制定的高校扩招政策;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从2000年的94.98万直线上升至2020年的874万,在20年的时间内,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增加了9倍之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更是在2020年达到峰值,这使得毕业生之间会发生激烈的竞争。
2 对于自身的期望并没有降低
许多大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学生时代,他们认为世界的运转取决于高考成绩而非市场上的需求。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理所应当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把好的学历当作是找到好工作的唯一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这种思想在一些985,211的同学中更是普遍(好的学校的确找到好工作的概率更大,这是概率问题这里不做讨论)。这就导致了一个“差的工作看不上,好的工作又够不着”的尴尬局面。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你们就扪心问问自己周围的同学有哪一个不想去大厂的。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没错874万的毕业生数字再默念一遍),如果仍然不肯降低自己的期望,那么等待你的将会是社会的捶打。
二 工作供给端的情况
1国内宏观经济方面,国内经济近几年面临下行压力。
经济运行都是有一定的周期的。一般来说,经济在一个周期会面临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我国已经告别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正处于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的下行导致人才市场的岗位逐步缩减,而前面我们提到每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更是在2020年达到874万的峰值,应届毕业生们即将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中展开史无前例的激烈竞争。
2 疫情更是为这本来就不明朗的就业局面蒙上一层阴影。
受疫情影响,工厂停工,企业停产的情况比比皆是。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疫情的影响下苦苦挣扎,有的甚至面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自保会缩减新员工的招聘数量,有的甚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增幅均创新高。与此同时,不少归国留学生、考研落榜者流入春招市场,加剧竞争。
规模增幅均创新高,随着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叠加政策影响,以及供需的结构性错配,就业形势空前严峻。2022年2月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高达15.3%,头部金融机构和央企只认“985”,国考报录比是68:1,对于应届生,哪一条路都不容易。
2022年毕业生首超千万,“疫情因素”和“供需错配”成就业难点
目前应届生招聘需求疲软,而应届生人才供给增多的形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大学生就业压力会持续存在。但这种压力并不表现在招工量不足上,而主要体现在结构性错配上。
一些高校毕业生期待进入的行业或公司门槛正在变高。为尽快抢占市场份额,不少大型企业目前更倾向于社招而非校招。过去校招比社招更“吃香”的传统正逐渐被打破,经济下行形势下,不少企业青睐招聘具备经验或业务资源的“熟练工”,以尽快开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