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应届生很难带(怎样面对应届毕业生就业难)

大城市容量有限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就业难并不能真实地概括出当前的就业现状。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真正的“难”,是难在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优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在中小城市、西部地区还有着大量的职位空缺,所以所谓大学生就业难的提法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都不愿意离开其所在的大城市,都觉得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最好的选择。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认为,以北京为例,首都的艺术类毕业生基本上都想留京,其实,北京也是有一定“容量”的。北京的文化团体虽然多,但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来自祖国各地的艺术人才的就业需求。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非常需要各类艺术人才,尤其是我国的边远地区、西北部地区十分缺乏艺术类的师资。金铁霖说,如果把这些地方都考虑进去,我们的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能达到100%,甚至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其实在小城市里,大学生更能发挥作用,也更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首都师范大学的王老师说,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去年毕业的学生中,有一批学生选择了到甘肃、青海等西部边远地区就业。从他们工作情况的反馈来看,这些学生在这些所谓的小地方,都有了大发挥。当地的相关部门也非常器重这些大学生,不到一年,有的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骨干人员。王次说,以前的毕业生都想留在首都,近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引导下,学生有了更为开放、多元的就业观念,一些毕业生开始走向中西部等较为边远的地区去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而事实证明这些从大城市走出去的毕业生往往都能受到“重用”,个人艺术专长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转变观念才有出路

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学生不能较好或及时地获取就业信息,盲目地投递个人简历;有的是因为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客观、恰当的就业目标。

首都师范大学一位正在一家杂志社实习的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他根据所学专业给自己确定了几个就业方向,要么当老师,要么从事美编工作,或者从事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工作。如今,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他所投递的简历有了回音。

为了能给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如今许多艺术院校都开辟了就业信息网,及时地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发放在网页上。中央音乐学院甚至把招聘会办成了音乐会,精彩的音乐会既展示了学生的才艺,也客观地展示了学院的教学水平。这种音乐会代替了招聘会的形式吸引了毕业生的积极参与,参与招聘活动的用人单位也对这种招聘形式颇感兴趣。

另外,也有一些艺术类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去年毕业的几位学生一起合开了一家琴行,一边卖乐器,一边教学生,既取得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中央美院的一位毕业生说,他的5个师哥、师姐毕业后合办了一个工作室,如今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北京服装学院的几个毕业生说,他们也打算毕业后开个服装坊。这些自主经营的小老板们都认为,虽然自主经营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因为是为自己打工,所以大家也就会格外地卖力,工作起来自然也就干劲十足。

针对这些就业新群体,专家们认为,毕业生不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自主创业,只要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就能既实现自我价值,又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到底有多难?记者昨天在对云南艺术学院部分往届毕业生进行采访中发现,很多毕业生对就业环境非常无奈:他们虽然也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出于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诸多原因,最后都选择留在昆明,或者放弃专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经过采访,记者总结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3大“难点”。

难点一:回州市专业难有发展前途

小彭同学去年从云南艺术学院计算机美术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回思茅老家工作的机会,决定留在昆明。“苦学了这么多年,实在不想放弃自己喜爱的专业。”她叹了口气对记者说,虽然回思茅可能工作要安逸许多,但她学的专业在大城市才能找到发挥的空间,而在州市由于缺少学习机会和艺术环境,“不要说专业精进,就连保持现有的水平都很难。”

难点二:收入、社会地位落差大

在今年3月的首届云南省艺术类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成了众多艺术类学生争抢的“香饽饽”,而一些民营演出公司招聘台前却冷冷清清。艺术学院的毕业生也同样要为生计现实困扰,很多从艺学子都表示,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的公务员和教师职业是他们的首选,有的毕业生对一般工作不屑一顾。

“某文化传播公司招策划人员,见习期半年,每月基本工资才500元,浮动津贴最多也只有300元,我想都没想就说NO。”现在一家省级机关工作的小朱解释说,艺术类人才收入普遍较高,学生对收入的期望值也相应调高。另外,从事艺术学习需要昂贵的投资,学生和家长自然也期望得到更高的回报。

难点三:专业冷暖两重天

云南艺术学院学生处处长苏常青介绍,同在一个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差别很大。最抢手的是舞蹈表演、播音主持、影视表演等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前半年就基本都被各家单位预定光了”。而学习“史论”等偏重于艺术理论方面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就成了一大难事。此外,由于就业面比较窄,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度也不小。为了就业,不少“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改变求职方向。一名去年毕业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女生告诉记者,他们班有18名同学,如今全部改行,原因很简单,“生存是第一位的”。

专场招聘会:为艺术人才就业铺路

针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难点,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桂正华分析说,原因中既有毕业生心态的问题,也有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环境、待遇等问题,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将通过多种途径为双方搭建平台。

明年1月7日将在云南艺术学院举行的“云南省艺术类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是今年唯一一场由省教育厅直接牵线的为特定类别毕业生举行的专场招聘会。桂正华说,随着我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成果显现,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多。省教育厅非常关注艺术类毕业生这个比较特别的学生群体,针对他们能够现场表演才艺的特征,与云南省艺术学院联合组织专场招聘会,并通过新闻媒体扩大影响,将广泛邀请省内外用人单位前来挑选人才。

谈到就业难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毕业生要摆正心态,树立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的观念;另一方面,各用人单位也应以人为本,要在工作待遇、社会保障、工作环境和条件等方面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平台,让艺术类毕业生“招得来,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

「应届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身份,应届生可以享有一些其他人所无法拥有的待遇。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况,与应届生的具体特点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应届生所拥有的独特特点包括应届生刚刚毕业拥有最新的知识、应届生初入职场具有最大的可塑性,以及应届生年纪轻、充满活力拥有无限前景这三个方面。

最新知识

应届生刚刚毕业,拥有最新的知识,使其极具竞争力。凭借着自身所掌握的全新知识,应届生在事业发展上拥有最大的潜力,入职工作以后只要适应了环境,就可以做出突出的工作业绩。

最大可塑性

应届生初入职场,具有最大的可塑性,用人单位非常喜欢。应届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因此其可塑性是最强的,用人单位非常喜欢应届生的这种状态,这也是应届生如此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无限前景

应届生年纪轻、充满活力,拥有无限的发展前景。虽然在步入职场的初期他们可能信息经验缺乏等方面的原因而暂时无法获得良好发展,但是随着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他们所做出的工作业绩将超越前人,获得成功。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qin7.com/post/10078.html

相关推荐

小米新品YU7中文名揭晓,寓意深长

小米新品YU7中文名揭晓,寓意深长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小米公司以其卓越的产品和创新的科技理念,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小米公司正式官宣了其新品YU7的中文名,并详...

经验 2025-03-30 0 16

香港音乐界巨星陨落—李国祥去世

香港音乐界巨星陨落—李国祥去世

香港乐坛曾经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歌手,其中一位备受瞩目的音乐人李国祥,因病离世,令无数乐迷深感惋惜,本文将回顾李国祥的生平事迹,探讨他的...

经验 2025-03-30 0 24

感谢您的支持